朋友圈
2020/12/3015 浏览综合
我在知乎上看到过这样一个话题:把朋友圈设置为三天可见的人是什么心态?
下面有人说,是因为想要保留一丝神秘感,不被陌生人顺着时间的脉络看到过去的自己;
也有人说,是因为自己发了也没有人会看,但是又舍不得删掉;
还有人讲,是因为他更愿意活在当下,不想活在别人的关注当中。
是啊,好像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不愿意发朋友圈了,随便点开一个好友的头像,都显示着仅三天可见,或者只剩下一条冰冷的横线。
一开始,我觉得这种做法挺冷漠的,因为一下子就将想要了解你的人拒之门外了,但现在随着年龄的增长,就越来越能够理解这种行为了。
毕竟大家有着不同的社交观,在朋友圈想要获取的东西也是不同的。
因为朋友圈本身就是一种不发憋屈,发了矫情,删了刻意,留着又觉得膈应的存在,它的保质期也许就只有三天,三天,也正好是重新审视自己的一个轮回。
你要知道,人总有那么一个时刻特别想要表达自己,但是如果过了那个时间的话,又觉得当时的表达可能不合时宜,然后开始反思自己的言行。而三天可见就给了自己一个审视自我的机会,放下过去的自己,然后迎接一个全新的开始。
那些不发朋友圈,或者朋友圈仅三天可见的人,可能并不是他们为人冷漠吧,相反,可能是因为他们正努力的活在当下,幸福也好,难过也罢,所有的情绪都可以自己独自消化。
其实很多时候,朋友圈是一个看似热闹但实则又很冷淡的地方。
没有人关心你今天去了哪里,见了什么样人,也没有人在意你穿了什么样的新衣服,换了什么样的新发型。
也许大家都各自忙碌着,无暇顾及到你的心情,所以慢慢的,发朋友圈的人越来越少,仅三天可见便成了彼此共同的默契。
因为你知道,真正在乎你的人,你的每条动态他都可以看到,而那些不在乎你的人,哪怕你费尽心机一天发几十条朋友圈态,他也不会关注到你。
所以有时候,也不要高估自己在别人心里的位置,你不必给那些不在意你的人偶尔窥探你生活的机会,因为不值得,更加没必要。
村上春树有一句话我非常喜欢:
人生而孤独而无法相互理解,所谓交流只不过是互相寻求安慰。
其实很多人发朋友圈的初衷不过就是想寻求认可或者是安慰,但奈何朋友圈生态复杂,并没有多少人能够和你真正的感同身受。你的快乐,你的悲伤,你所有的情绪,在别人滑动手机的过程当中就被淹没了。
也愿你拥有真正的快乐,不只是在朋友圈里。
我在44vs 天黑请闭眼等你 这里拥有你真正的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