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Lame对 荒野起源 的评价



白菜Lame

TapTap玩赏家
修改于
2025/4/28很显然——这次二测虽然核心问题依然存在,但整体要比首测好上许多了。
作为去年12月参加首测的玩家,我一直认为《荒野起源》在众多拼凑类游戏中表现尚可。至少在生存、建设以及类似“帕鲁”的打工系统等方面,游戏的设计相对完善。
而且这次的PC优化相比首测有所改善,因此以下的试玩报告仍然基于PC版进行撰写。
——至于手机端?目前仍不支持我的设备,因此暂时不予评价。
因为在首测时我专注于体验,没有撰写测评,所以这次二测正好可以补上。最初我看《荒野起源》PV时,就对石器文明与未来生物科技之间鲜明的对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毕竟,这里所有的生物都是机械,而人类的生活水平仍停留在原始部落和石器时代,想起来总让人感到些许违和。
可以说,这里的所有事物都是由机械科技构成,自然生物寥寥无几,工业痕迹随处可见,而生活在这颗星球上的人类似乎也在被机械文明所控制。
根据PV所展示的内容,我对《荒野起源》的世界观也开始颇感兴趣了。
——————————
相较于其他后末日题材,《荒野起源》并没有采用丧尸或核污染等常见元素,而是设定在一个被AI与机械兽占领的未来世界。周围的生物形态各异,充满科技感,尽管它们是机械之躯,但仍保留了原型生物的特征和习性。
这些机械兽的行为逻辑与现实生物几乎完全相同。
例如,BOSS【裂蹄巨兽】的原型是牛,因此在攻击时,它会用头顶的角向玩家冲撞,或者用力犁地将玩家击飞。这与传统同类游戏中千篇一律的怪物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当然,最初的PV演示让我感受到了一丝“怪猎”的影子,但在实际体验后,这些动作设计确实有异曲同工之处。
游戏设计了一套更接近传统动作角色扮演游戏(ARPG)的战斗系统,其中包括单手剑、短剑、大锤、长矛等多种冷兵器,动作设计也各具特色。
如果想对每个玛卡和Boss造成更高的伤害,就需要了解游戏中的属性克制机制。每个玛卡都有其独特的属性,因此在挑战领主之前,了解领主的属性并搭配克制其属性的玛卡和相应的战技,才能确保伤害输出达到最大化。
在战斗过程中,动作与策略的结合至关重要。由于攻击后角色会出现僵直状态,因此需要灵活掌握攻击节奏,巧妙利用翻滚、闪避等动作来躲避敌人的攻击。这对操作技巧和战术思维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例如,签到赠送的【闪电守卫者】能够造成麻痹效果,使敌人陷入硬直状态,随后可以趁机进行输出。
但有一个在二测都没有改进的问题是:打击感依然很弱,仿佛在打纸老虎。
这可能是SOC游戏的一贯通病,什么都缝,但总有一处地方缝的比较差。《荒野起源》就是典型的例子,想要打造类似于ARPG的丰富战斗系统,然后框架虽然搭建得不错,但内核还是一团纸糊,这也是导致我在战斗中始终无法获得真正快感的直接原因。
不过,作为一款标准的SOC游戏,建造系统相当完善。这一点在首测中便是亮点,并且更加注重建筑的结构性,确保你所搭建的建筑保持结构稳定,否则很可能因承重问题而轰然崩塌。
玛卡系统的打工玩法可以直接套用《幻兽帕鲁》的玩法逻辑:驯服的玛卡能够协助收集资源、运送物资,并参与生产活动,从而形成一个自给自足的生态循环系统。
捕捉玛卡的方式有所不同,不是通过精灵球进行捕捉,而是依靠孵化玛卡蛋。
在画面表现方面,就PC端的表现而言,《荒野起源》的场景和机械兽模型设计都较为精美。即使在非最高画质下,玩家也能清晰感受到其精致的细节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从广袤的草原到幽深的森林,从奔腾的河流到神秘的遗迹,每一处场景都栩栩如生。
在音效方面,夜晚的机械轰鸣声与森林中的沙沙低语相得益彰,战斗时紧张刺激的背景音乐更是恰到好处地渲染了紧张的氛围。
尽管在《荒野起源》这款“复合型”游戏中可以看到许多熟悉的元素,但实际体验后发现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糟糕。虽然碎片化的叙事方式能够激发玩家的探索欲望,但对于偏好强剧情引导的玩家来说,这种设计并不够友好。此外,部分关键线索隐藏得较深,可能会导致新手玩家难以迅速融入游戏的世界观。
此外,主线任务与支线内容之间的关联性较弱。如果能够增加一些基于剧情的大型协作任务(例如修复远古装置等),将进一步提升玩家的目标感和代入感。
除了我之前提到的打击感薄弱的问题,还有一个问题是饥饿会降低血量上限。一旦饥饿,就会扣除血量上限,而且饥饿的频率也非常高。
这实际上是首测时出现的问题,二测并没有太大改进。希望在三测中能够继续优化。
纵观《荒野起源》,这款游戏实际上具备了不错的基础。可能因为我个人较为喜欢机械文明,所以在我的体验中,除了频繁的饥饿感和较弱的打击感这两个明显影响体验的问题外,整体表现仍然可圈可点。
许多问题需要在二测、三测中逐步优化,最终在公测时才能全面评估其整体质量。因此,目前现阶段评分可以视为对现阶段游戏的一种鼓励。如果你喜欢SOC类型的游戏,值得尝试一二。
——前提是公测时不会崩坏。
以及,手机端优化也是重点。
作为去年12月参加首测的玩家,我一直认为《荒野起源》在众多拼凑类游戏中表现尚可。至少在生存、建设以及类似“帕鲁”的打工系统等方面,游戏的设计相对完善。
而且这次的PC优化相比首测有所改善,因此以下的试玩报告仍然基于PC版进行撰写。
——至于手机端?目前仍不支持我的设备,因此暂时不予评价。
因为在首测时我专注于体验,没有撰写测评,所以这次二测正好可以补上。最初我看《荒野起源》PV时,就对石器文明与未来生物科技之间鲜明的对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毕竟,这里所有的生物都是机械,而人类的生活水平仍停留在原始部落和石器时代,想起来总让人感到些许违和。
可以说,这里的所有事物都是由机械科技构成,自然生物寥寥无几,工业痕迹随处可见,而生活在这颗星球上的人类似乎也在被机械文明所控制。
根据PV所展示的内容,我对《荒野起源》的世界观也开始颇感兴趣了。
——————————
相较于其他后末日题材,《荒野起源》并没有采用丧尸或核污染等常见元素,而是设定在一个被AI与机械兽占领的未来世界。周围的生物形态各异,充满科技感,尽管它们是机械之躯,但仍保留了原型生物的特征和习性。
这些机械兽的行为逻辑与现实生物几乎完全相同。
例如,BOSS【裂蹄巨兽】的原型是牛,因此在攻击时,它会用头顶的角向玩家冲撞,或者用力犁地将玩家击飞。这与传统同类游戏中千篇一律的怪物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当然,最初的PV演示让我感受到了一丝“怪猎”的影子,但在实际体验后,这些动作设计确实有异曲同工之处。
游戏设计了一套更接近传统动作角色扮演游戏(ARPG)的战斗系统,其中包括单手剑、短剑、大锤、长矛等多种冷兵器,动作设计也各具特色。
如果想对每个玛卡和Boss造成更高的伤害,就需要了解游戏中的属性克制机制。每个玛卡都有其独特的属性,因此在挑战领主之前,了解领主的属性并搭配克制其属性的玛卡和相应的战技,才能确保伤害输出达到最大化。
在战斗过程中,动作与策略的结合至关重要。由于攻击后角色会出现僵直状态,因此需要灵活掌握攻击节奏,巧妙利用翻滚、闪避等动作来躲避敌人的攻击。这对操作技巧和战术思维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例如,签到赠送的【闪电守卫者】能够造成麻痹效果,使敌人陷入硬直状态,随后可以趁机进行输出。
但有一个在二测都没有改进的问题是:打击感依然很弱,仿佛在打纸老虎。
这可能是SOC游戏的一贯通病,什么都缝,但总有一处地方缝的比较差。《荒野起源》就是典型的例子,想要打造类似于ARPG的丰富战斗系统,然后框架虽然搭建得不错,但内核还是一团纸糊,这也是导致我在战斗中始终无法获得真正快感的直接原因。
不过,作为一款标准的SOC游戏,建造系统相当完善。这一点在首测中便是亮点,并且更加注重建筑的结构性,确保你所搭建的建筑保持结构稳定,否则很可能因承重问题而轰然崩塌。
玛卡系统的打工玩法可以直接套用《幻兽帕鲁》的玩法逻辑:驯服的玛卡能够协助收集资源、运送物资,并参与生产活动,从而形成一个自给自足的生态循环系统。
捕捉玛卡的方式有所不同,不是通过精灵球进行捕捉,而是依靠孵化玛卡蛋。
在画面表现方面,就PC端的表现而言,《荒野起源》的场景和机械兽模型设计都较为精美。即使在非最高画质下,玩家也能清晰感受到其精致的细节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从广袤的草原到幽深的森林,从奔腾的河流到神秘的遗迹,每一处场景都栩栩如生。
在音效方面,夜晚的机械轰鸣声与森林中的沙沙低语相得益彰,战斗时紧张刺激的背景音乐更是恰到好处地渲染了紧张的氛围。
尽管在《荒野起源》这款“复合型”游戏中可以看到许多熟悉的元素,但实际体验后发现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糟糕。虽然碎片化的叙事方式能够激发玩家的探索欲望,但对于偏好强剧情引导的玩家来说,这种设计并不够友好。此外,部分关键线索隐藏得较深,可能会导致新手玩家难以迅速融入游戏的世界观。
此外,主线任务与支线内容之间的关联性较弱。如果能够增加一些基于剧情的大型协作任务(例如修复远古装置等),将进一步提升玩家的目标感和代入感。
除了我之前提到的打击感薄弱的问题,还有一个问题是饥饿会降低血量上限。一旦饥饿,就会扣除血量上限,而且饥饿的频率也非常高。
这实际上是首测时出现的问题,二测并没有太大改进。希望在三测中能够继续优化。
纵观《荒野起源》,这款游戏实际上具备了不错的基础。可能因为我个人较为喜欢机械文明,所以在我的体验中,除了频繁的饥饿感和较弱的打击感这两个明显影响体验的问题外,整体表现仍然可圈可点。
许多问题需要在二测、三测中逐步优化,最终在公测时才能全面评估其整体质量。因此,目前现阶段评分可以视为对现阶段游戏的一种鼓励。如果你喜欢SOC类型的游戏,值得尝试一二。
——前提是公测时不会崩坏。
以及,手机端优化也是重点。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