惭英对 无法成眠的伊达键 - From AI:梦境档案 的评价


惭英

TapTap玩赏家
2025/8/6
粉丝向的外传作品
作为《AI:梦境档案》系列的外传,本作《无法成眠的伊达键 - From AI:梦境档案》属于在一代与二代的时间线之间讲述了一段独立故事。
本作的故事聚焦在伊丽丝被外星人绑架后的救援过程。一代、二代中的老角色如伊丽丝、瑞希、龙木等均有登场,但对主线影响有限。毕竟故事发生在两代之间,剧情不会影响主要角色的核心经历,属于纯粹的外传补充。
剧情整体的表现中规中矩吧,总体上没什么突出的亮点,不过作为系列剧情的过渡倒也尚可。
游戏玩法
本作的玩法可以说是融合了《梦境档案》系列的 “梦境探索” 与《极限脱出》系列的 “密室逃脱” 机制。伊丽丝主导的密室逃脱部分支持多人切换、跨房间传递道具与信息,相比传统的《极限脱出》有一定优化;而梦境探索部分就是常规的不断试错推进剧情,选错时依旧有各种搞笑的对话。
当然,玩家因为密室逃脱的谜题提示模糊卡关也是家常便饭;而梦境探索部分也因本作的流程偏短(仅正统作品一半)而有所缩水,均是有些不足的地方。
作为非打越亲自操刀的作品(由其团队成员制作),本作可以说小成本特质比较显著:超过半数的场景、音乐、角色模型、美术素材等等可以看出是直接沿用自一代与二代;新增的角色虽为剧情核心,但受限于体量,刻画深度也比较有限。
系列标志性的便利性设计得以保留,如随时回溯已玩片段、前情提要、助手案情梳理、角色名弹窗提示等,降低了新老玩家的理解门槛。不过,与二代相同的 “主线强制推进” 问题仍存在 —— 若提前进入主线,未触发的对话与场景互动将永久锁定,对 “对话强迫症” 玩家不够友好。
粉丝向的定位
本作充斥着大量令老玩家莞尔一笑的“名场面”,但对新玩家而言,没玩过前作就很难理解这些梗,可能会影响整体的游戏体验。
本作通关后可解锁 5 个有声小说短片与 12 个恶搞结局,对于该系列的粉丝来说还是相当有趣的、值得探索的。
小结
作为一款粉丝向外传,《无法成眠的伊达键》更像是对系列老玩家的 “情怀回馈”:在玩法融合上确实有新意,但执行下来因为各种原因显得有点粗糙;剧情上中规中矩,大量复用前作的素材、插入前作的梗也使其较难吸引新玩家。如果是该系列的粉丝,可以考虑在打折时入手。
作为《AI:梦境档案》系列的外传,本作《无法成眠的伊达键 - From AI:梦境档案》属于在一代与二代的时间线之间讲述了一段独立故事。
本作的故事聚焦在伊丽丝被外星人绑架后的救援过程。一代、二代中的老角色如伊丽丝、瑞希、龙木等均有登场,但对主线影响有限。毕竟故事发生在两代之间,剧情不会影响主要角色的核心经历,属于纯粹的外传补充。
剧情整体的表现中规中矩吧,总体上没什么突出的亮点,不过作为系列剧情的过渡倒也尚可。
游戏玩法
本作的玩法可以说是融合了《梦境档案》系列的 “梦境探索” 与《极限脱出》系列的 “密室逃脱” 机制。伊丽丝主导的密室逃脱部分支持多人切换、跨房间传递道具与信息,相比传统的《极限脱出》有一定优化;而梦境探索部分就是常规的不断试错推进剧情,选错时依旧有各种搞笑的对话。
当然,玩家因为密室逃脱的谜题提示模糊卡关也是家常便饭;而梦境探索部分也因本作的流程偏短(仅正统作品一半)而有所缩水,均是有些不足的地方。
作为非打越亲自操刀的作品(由其团队成员制作),本作可以说小成本特质比较显著:超过半数的场景、音乐、角色模型、美术素材等等可以看出是直接沿用自一代与二代;新增的角色虽为剧情核心,但受限于体量,刻画深度也比较有限。
系列标志性的便利性设计得以保留,如随时回溯已玩片段、前情提要、助手案情梳理、角色名弹窗提示等,降低了新老玩家的理解门槛。不过,与二代相同的 “主线强制推进” 问题仍存在 —— 若提前进入主线,未触发的对话与场景互动将永久锁定,对 “对话强迫症” 玩家不够友好。
粉丝向的定位
本作充斥着大量令老玩家莞尔一笑的“名场面”,但对新玩家而言,没玩过前作就很难理解这些梗,可能会影响整体的游戏体验。
本作通关后可解锁 5 个有声小说短片与 12 个恶搞结局,对于该系列的粉丝来说还是相当有趣的、值得探索的。
小结
作为一款粉丝向外传,《无法成眠的伊达键》更像是对系列老玩家的 “情怀回馈”:在玩法融合上确实有新意,但执行下来因为各种原因显得有点粗糙;剧情上中规中矩,大量复用前作的素材、插入前作的梗也使其较难吸引新玩家。如果是该系列的粉丝,可以考虑在打折时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