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影测评组]如何从生理角度去克制拜佛

2021/01/24327 浏览攻略
本期来讲讲如何克制拜佛
不谈身法之类的,你们都知道我不喜欢练身法
所以才特喜欢钻研这些歪门邪道
开始正文以前,先说一个很著名的实验
在一个盒子里有一只猫和一瓶放射性
不好意思拿错资料了
19世纪末期,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在狗身上装了一个装置,以此监测狗是否分泌唾液。
随后,他给狗吃肉
狗吃肉会流口水,这是正常的先天性生理反应,和看妹子一样。这种生理反应被称为非条件反射。
然后,他在狗吃肉的时候给狗摇铃
未经训练的狗对铃声不会有反应,所以这是无关刺激。
然而,巴甫洛夫一直不断重复这一过程
直到有一天
巴甫洛夫去酒馆喝酒,酒保摇了一下铃。巴甫洛夫猛的跳了起来:“糟了!我忘记给狗喂肉了!”
把先天性的本能行为(非条件反射)与后天信号(无关刺激)结合产生新的联动反应的情况,就是条件反射。在上述案例中表现为巴甫洛夫每次喂肉都要摇铃,因此在摇铃与喂肉间建立了联系,只要摇铃就要喂肉。
记住这点,这是我们本期文章的核心理论
把这个理论套用到FPS玩家身上,那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看到目标——瞄准——开火
经过长久的游戏过程,瞄准跟枪开火这些已经成为了FPS玩家的条件反射行为,换句话说任何FPS玩家都有自动锁定视野内目标的能力。不需要多加思考,只要判定某个地方有威胁就会迅速瞄准射击。职业队和普通玩家在这方面的差距就在于需要多少时间反应,多少时间锁定,锁定精度如何
当目标左移右移上窜下跳时,调整瞄准位置已经是条件反射行为了。但丢失目标后就需要大脑重新思考目标可能在哪里。所以某些双侧护翼很挡视野的武器,跟枪时命中率会十分低下
比如G36
TapTap
当目标还在视野范围内时,一切就是条件反射行为。但一旦目标被遮挡或者因为别的原因从视野中消失,就需要大脑介入重新判断目标在哪里
但大脑思考并下达指令是要时间的
拜佛枪法其原理说到底就是利用压低身姿让自己脱离目标视野,跳出玩家一贯的条件反射判定范围
TapTap
从这张图可以看出使用机瞄瞄准目标时,屏幕的下半部分属于视野盲区,被枪身挡住了
和目标躲进掩体后一样,当目标拜佛躲进枪械本身造成的视野盲区时,也会被判定丢失目标。此时大脑介入,思考目标在哪里
答案很清晰,人就在前面往下瞄准就行了
但这个时间足够让对方干掉你了,最多被你打残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拜佛在中远距离效果很不理想。因为在那种距离下就算趴下,依然是在视野范围内,重新调整跟枪就行了。而趴下后的目标移动速度很低,相比于跑跳目标反而更容易命中
那带瞄具和不带有什么区别?
以KN44为例,10m距离同样是瞄准腹部
TapTap
机瞄腿部完全不可见,一旦拜佛目标就会完全丢失
TapTap
带瞄具后能看到完整的大腿和部分小腿,也就减小了视野盲区。此时对方拜佛跟丢目标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了。一旦避免了目标丢失,那只要一直跟枪就行了。
与之类似的,任何能减少视野盲区的蓝图,都可以起到相同的效果。
​当然,你如果能养成新的条件反射看到人往下趴就往下拉枪,那是最好不过了
9
2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