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蜀汉官制

2021/09/2244 浏览综合
蜀汉没有实行曹魏那种九品官制,因此官制与东汉相仿(可参见东汉官制)。由于昭烈帝刘备和后主刘禅对诸葛亮及其后继者的信任和依赖,蜀汉形成了以丞相、大司马、大将军等政府首脑执掌大权的体制;与曹操执汉政不同点在于诸葛亮等蜀汉政府首脑并无意取代君主的地位。另外就是蜀汉皇权受到削弱,权力集中在外朝官丞相、大司马等手中,与曹魏皇权集中、内朝官(中书令、侍中)领政相异。
主要行政权力集中在丞相手中,建国之日起即以诸葛亮任之。丞相可以开府(即内阁)治理事务,丞相府作为全国的行政中枢,负责一切军政事务。府内编制属官有军师祭酒、前、后军师、长史、司马、从事中郎、主簿、参军、东曹掾、西曹掾、仓曹掾、令史,记室、门下督等。与东汉府官均由府主自行征辟不同,蜀汉丞相属官均由朝廷任命,成为实际上的朝臣。诸葛亮去世后,不再置丞相之职,以示诸葛亮无人可及之地位。以蒋琬为大司马领政,后任者费祎、姜维则任大将军之职,名号不一。
置三公,用以位置勋旧大臣,没有实际权力,也不开府。置太常,但博士无专经,可能系蜀汉地僻人稀,缺少足够的经学之士。置卫尉、光禄勋、太仆、大鸿胪、大司农、少府等诸卿,但没有廷尉、宗正。蜀汉诸卿的官称沿用汉制,均不带卿字,与官署名一致。光禄勋设置五官郎将、左中郎将、右中郎将,分领三署郎。另有虎贲中郎将、羽林中郎将等。 内朝官如散骑常侍,中常侍等均沿用东汉旧制,以宦官充任,与曹魏任用士人为内朝官不同,说明蜀汉的内朝官不如曹魏重要。这与蜀汉以丞相、大司马等开府领政,皇权受到削弱、外重内轻的政治格局是相应的。
沿置尚书台,置尚书仆射一人,不分左、右,也不分曹属办事,尚书郎唯有吏部、选曹、左选、右选、度支等,较曹魏简略。这是因为蜀汉军政事务集权于丞相府有关,蜀汉的行政中心是丞相府而不是尚书台,丞相府属官如长史、司马等实际代替了尚书台属官的职务。
置中领军、领军、前领军、行领军;中护军、前护军、后护军、左护军、右护军、护军、行护军;中监军、前监军、右监军、中典军、后典军等将军为军政事务官。自典军为下,其次迁监军、再迁为护军、再迁为领军,以中领军为最高职务。 除上述军政事务官外,另置诸号将军负责领军征伐。凡左骠骑将军、右骠骑将军、左车骑将军、右车骑将军、卫将军,抚军将军、镇军大将军、辅国大将军、征南将军、征西将军、征北将军、镇南将军、镇东将军等诸多名号。因与东吴联合抗击曹魏,所以没有征东将军的名号。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