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之汉武时代西汉中晚期危机
修改于2022/05/22470 浏览王上的日常
如果说汉宣帝之前的社会危机是由于汉武帝的扩张政策造成的。
那么,当汉宣帝即位之后,国家的扩张停止徭役减轻的情况下,为什么人民的生存处境依旧在变坏?
本次就从国家组织结构的某些问题,对西汉中晚期社会危机的影响,汉宣帝说:民多贫,盗贼不止。
这反应的是两个问题:自耕农的破产和流民的增多,这两个问题又与豪强大族的土地兼并有直接关系。

汉家承秦之制,并立郡县(出自《汉书》作者班固的父亲班彪)而秦王朝的二十级军功爵制度也被西汉保留了下来。
但后期随着战争的停止与普遍的赐爵(爵位不再授予有田地和奴婢)慢慢变为一种身份的代表,且开始可以买卖爵位。
二十级爵位的授田标准,实际上,是一个各等级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也就是说授田制度和限田政策从一开始就是同步推行的 。

授田制度只负责把土地进行分配,土地所有者可以自由的对所获取的土地进行买卖。
如此土地向少数人集中,向富裕阶层集中,向权势阶层集中 ,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占人口大多数的汉代普通自耕农税务负担来自田租和人头税,其中人头税占大头,这样拥有越多土地的人,变相的税收负担就小,这样就等于是鼓励那些本就占有大量土地的阶层,去占有更多的土地。
这个时候摆在破产农民面前的就只有三条路。
一 铤而走险,脱离原籍,成为流民。 二 庸耕,暂时为别人打工,等待国家的下一次授田。 三 成为别人的奴婢,以丧失人身自由为代价,摆脱国家的税务和徭役负担。
引述:B站up草说木言
作者:迟暮风
时间:2022年5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