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中的大秦(二):帝国的纵横

修改于2022/10/14830 浏览综合
TapTap
如果说秦孝公变法是秦国创业基石,那么继承大业的秦惠文王就是秦国壮大的第一推手。在秦惠文王手中,秦国实力骤然剧增,成为东方六国最恐惧的对手。
一、雷霆手段的秦惠文王,秦惠文王嬴驷(公元前356年—公元前311年),秦孝公之子,秦国第26位国君。嬴驷19岁即位为王,然后立马干了一件千古留名的事——车裂商鞅,族灭其家。
1、族灭商鞅
自古变法无善终,商鞅以霸道之术在秦国推行变法,为强制推行新法,渭水河岸处决700余人,渭水都红得一塌糊涂;废除秦国勋贵氏族的世卿世禄制,彻底得罪了秦国贵族阶层的利益;甚至太子(嬴驷)也不放过,太子首傅公子虔(秦孝公哥哥)直接被割掉了鼻子。商鞅被秦国的旧利益集团当做了死敌。嬴驷即位刚满五个月,在旧利益集团的鼓动下,加上以前就对商鞅的怨恨,就对商鞅下手了,车裂其身,族灭其家。商鞅的下场不可为不惨,但仔细一想,也在情理之中。嬴驷即位时,秦国变法已经大成,商鞅已经失去了价值,而且商鞅在秦国影响力太大,已经威胁了君权。嬴驷不是嬴渠梁,君权自古以来的独占特性,意味着嬴驷即使没有个人恩怨,也一定会对商鞅下手的。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这是政治场的真理。商鞅不明白急流勇退的道理,死在了对自己价值和功劳的迷信上。
2、除掉师傅
族灭商鞅,是嬴驷即位做的第一件事。如果说这件事只是人君的正常操作,接下来的两件事,则真正体现了嬴驷的雄才大略。在除掉商鞅后,嬴驷随即以商鞅造反查无实证,公子虔和公孙贾纯属陷害为由,顺手除掉了二人及其大量党羽——一举灭掉了旧贵族顽固势力。这一举动虽然血腥(干掉自己的伯父和老师),但一举多得,即巩固了君权,又扫清了改革的阻碍势力,为秦国的发展壮大注入了强心针。
3、不废秦法
站在个人层面,嬴驷对商鞅一定是憎恶的,因为商鞅曾经不留情面地处罚过自己。但在国家层面,嬴驷非常清醒地明白,秦国需要商鞅的秦法。嬴驷将个人情绪抛在脑后,在除掉旧贵族阻碍势力后,依然坚持秦法,奉行不悖。商鞅死后,商鞅留下的法律得到嬴驷坚决地贯彻和执行。重农桑、奖军功、实行郡县制,秦国在新法的指引下,国家的战争潜力得到极大发展。联想嬴驷此时才20岁左右的年纪,竟然能有如此老成的手腕、胸怀和眼光,真乃一代雄主!
TapTap
二、战国顶尖政治家,一开局族灭商鞅、除掉旧贵族和坚持秦法,只是嬴驷开局小试身手。为秦国开疆拓土,才是嬴驷真正施展抱负的时候。嬴驷率领秦国东出河东、南取商於、西平巴蜀、北伐义渠,为秦国建立了不朽的功勋,而这主要是依靠各种各样的能臣贤士。这里,能臣贤士包括但不限于公孙衍、张仪、司马错、樗里疾、魏章、公子华等,可以说嬴驷对于人才的甄别、理解和信任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堪称战国最牛老板。
1、任用公孙衍
公孙衍本来是魏国人,在魏国却混得并不好,于是前往秦国参军。话说,魏国真是战国时期最大的人才输出国,商鞅、公孙衍、张仪、魏章,包括后期提出远交近攻、为秦国立下不世大功的范雎,都是魏国人。毫不夸张地说,魏国是被魏国人灭掉的。公孙衍在秦国官运亨通、一路高升,打得魏国直叫爸爸。公孙衍在雕阴之战中,先是将魏国主将龙贾的四万五千魏军杀得片甲不留,两年后,又斩首八万魏军,直接将龙贾俘虏了。公孙衍凭此战功,被秦惠文王嬴驷直接封为了大良造,不错,就是商鞅之前的位置,此时秦国最高爵位。应该说,嬴驷对于公孙衍的任用是非常高明的。公孙衍本身是魏国人,为了证明自己对秦国的价值,反而对母国毫不留情,下狠手杀人头,使秦快速取得了对魏的战略优势。
2、起用张仪
张仪,战国时期著名纵横家,“连横”策略的提出人和执行者。司马迁《史记·张仪列传》记载,张仪家贫,被人污蔑偷东西,狠狠毒打了一顿。老婆埋怨他就不应该读书游说,张仪却只关心自己舌头还在不在——只要舌头在,就能扬名立万。张仪到秦国后,经人引荐见到嬴驷。嬴驷见张仪立马引为知己,任为高官,“惠王以为客卿,与谋伐诸侯”,商量军国大事。张仪在嬴驷的支持下,展开了充分的连横外交,将山东六国忽悠地一瘸一瘸的,被一个个分割孤立,成为待宰的羔羊。对于张仪的赏识和任用,可以说是秦国最重要的人事任命之一。嬴驷慧眼识英才,大大加速了秦国的统一进程。
3、支持司马错
嬴驷虽然对张仪非常看重,却也不是盲目依赖,非常有自己的判断。秦惠文王九年,巴国和蜀国相互攻打,都向秦国来求救。张仪主张先打韩国,而大将司马错主张西取巴蜀,一是可以大大充实国力,二则是不会引起东方六国顾忌,三是占据了对楚国战争的有利态势。秦惠文王没有因为张仪的功劳,就片面选择张仪的策略,而是果断支持了司马错的主张。从以后看来,这是极其英明的决定。巴蜀地处偏僻,却土地丰饶,秦国从此增加了一个大大的粮仓和兵营,实力暴增。嬴驷信任张仪,却不迷信张仪,在五国合纵攻秦的危险局势中,多次化险为夷,并趁机大大扩充了秦国实力,对人才的任用和精准的战略眼光,堪称雄才大略!在秦惠文王嬴驷的领导下,秦国蓬勃发展,兵力强盛,人才济济,在秦惠文王46岁壮年去世时,秦国已经获得了对山东六国的战略主动权。
TapTap
三、做帝王,关键是识人用人。回顾秦惠文王嬴驷的一生,少年即位,族商鞅、除贵族、不废秦法;以纵横捭阖之术,多次瓦解东方六国的合纵进攻,在强国环伺之中,不断拓展国土,东取河东、南取商於、西平巴蜀、北伐义渠,为秦国崛起做出了不朽功勋。在嬴驷的身上,我们也可以学到不少人生经验,那就是如何做好一个帝王——嬴驷堪称一个卓越帝王的典范。作为帝王,除了制定目标、把握全局之外,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人事——识人和用人,是帝王最重要的事之一。
TapTap
三国时期曹魏思想家刘劭写了一本名叫《人物志》的奇书,该书是一部系统品鉴人物才性的玄学著作,全书共三卷十二篇,书中深刻讲述了识鉴人才之术、量能用人之方及对人性的剖析。《人物志》仅用三句话就准确而全面的总结了何为帝王之术,更是道透了君主和臣子的关系实质。
1、臣以自任为能,君以能用人为能
2、臣以能言为能,君以能听为能
3、臣以能行为能,君以能赏罚为能
这三句话说的意思分别是:1、大臣以能胜任某种工作为才能,而帝王却以能用人为才能;2、大臣以出谋划策、能言善辩为才能,而帝王以善于分辨和听取臣子的意见为才能;3、大臣以身体力行为才能,而帝王以赏罚得当为才能。秦惠文王在识人和用人方面,不说登峰造极,也是帝王中的一流。在其统治的20多年中,秦国由强变大,对东方六国具有极大战略优势。在秦昭襄王和秦王政的后续发力下,秦帝国将以石破天惊的气势横空出世。
TapTap
下一篇,请看战国最强杀戮天团——秦昭襄王和应侯范雎、人屠白起的极限操作。
2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