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战列舰
修改于2020/08/02126 浏览研究与脑洞
已知:Battleship=Ship of the Line
原文:http://www.warships.com.cn/thread-4828-1-17.html 作者:战列舰论坛 @LeSoleil

(图我自己放的)
诛流俗于既死,发古德之幽光!
「船只是这个船,炮只是这个炮,岂有炮郭炮塔炮甲板之别?但以战列之学不传,而布莱克罗德尼纳尔逊转相授受之心不明于天下,故费舍尔杰里科坎宁安虽或不能无暗合之时,而其全体却只在废物上。此其所以纳尔逊时代自纳尔逊时代,无畏舰时代自无畏舰时代,终不能合而为一也……若以其能建立规模,承先之后,便谓其得天理之正,此正是以成败论是非,但取其出世之晚,而不羞其规制之不出于正也。百五十年之间,正坐如此,所以只是架漏牵补过了时日。其间虽或不无小强,而布莱德罗德尼纳尔逊所传之道,未尝一日得行于天地之间也。 」
——Master Jucy《The letter to Chin Tomfaul》
正如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是公元前600至前300年,战舰的轴心时代乃是1650年至1850年。
脱离了轴心时代的光辉,人类在中世纪陷入了黑暗——直至希腊罗马归来于文艺复兴!
脱离了轴心时代的光辉,战舰在20世纪陷入了沉沦——直至布莱克与纳尔逊的精神再次苏醒!
炮甲板,炮甲板。
是侧舷列炮甲板造就了ship of the line,
侧舷列炮甲板是战列舰的灵魂!
什么炮塔?尽是goupi!
战列巡洋舰,大不列颠号:
单侧:10*18in MkII
副炮:6座三联6in+4.5inDP若干+3inAA
32kn航速(常载),续航力20kn*9000海里(六个月未刮船底状态)
14in*20°主装,7in主甲板,强悍且完善的艏艉次装
标排:45,000吨
一会放图,这次比较成功地解决了稳性问题
大概讲讲思路吧:
这个设计最明显的,是将部分的核心区抬高以容纳炮郭
而重心的上升,就是因为这甲板的抬高与主装的增加
但是,这样一来,核心区长度就会缩减,从而省下一部分水平装甲与主装
假设主装的水上部分高3m,那么抬高后的主装上沿与装甲甲板的位置就变成了最上甲板,距水面6m。足够的空间完全能支持更大口径的主炮
但是那省去部分的主装水下部分与大厚度次装(相比非核心区)就可以直接摊到艏艉次装上面以压低重心,并获得更强的储备浮力保护与水中弹防护
至于水平装甲,直接用穹甲结构保护舰体前部。反正那里即便要算作核心区,也不存在高度不足的问题,穹甲设计完全可以接受,控制进水+压低重心
而炮郭的设计还进一步省掉的炮塔与炮塔座圈的质量,摊到水下与艏艉岂不美哉?
粗略估计,这样一来,重心上升与下降几乎抵消,唯一不足是重心可能靠后——反正后部比前部宽,影响不大,比某些受艏倾影响的设计优秀得多
那么,整条船的干舷是6m,但是前部有一层高3m的艏楼,叠加后高度达9m,对于舰体中后部的主炮起到了很好的防上浪作用。加上主炮平放时炮口距海面5.25m,基本不用担心在恶劣天气下作战的问题
然后我们发现,这条船有着极大的可利用甲板面积与前部空间,我甚至有种在前部放机库直接玩航战的想法
忘了一点,炮郭是两门主炮一个炮房,炮房之间有装甲舱壁隔开,被拆炮的几率甚至小于炮塔炮——我还有另外一边的主炮,转个向的事。设计是前后45°到135°的射界,要是愿意甚至可以压到30°到150°
This is a really Ship of the 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