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版本考据】挖掘传统艺术之美:绥园建筑美学赏析& 考据

2023/12/2265 浏览综合
关于 1.5 的种种考据中,有关绥园的艺术风格介绍较少。但游玩观察后不难发现,绥园是罗浮之中,整合度、完成度最高的传统中式建造:以江南园林美学为根基,将单体 & 群体建筑的功能和美学发挥到淋漓尽致。
TapTap
整座绥园共分五大区域:
TapTap
五大区域依照西-东的风水顺向,依次囊括 自然山水,堂、亭、台、楼、廊、阁、馆、墙注释--榭:园林中多数指建立在基台之上的小型建筑,类别不限,但以亭、轩为主。另外,藏有乐器的小型空间也可以此称呼。所以,藏有 “无人琴古” 的小亭也可被视作为 “榭”)
以上各类建筑均有特色和讲究,之后会逐一根据园内细节进行解析、分享。在此先安插一些小话题:
  1. 我对绥园最大的遗憾是缺乏 “舫” 类建筑群体,个人猜测原因是:绥园建立于悬空之上,缺乏大型内置水系环境,所以建造者宁缺毋滥,不随意安置舫类建筑破坏整体美感。注释--舫:园林中多数指仿船造型的建筑,也可是真实船体改造的水上建筑。)
  2. 命名方面,“绥” 有 安妥、稳当、平定 之意,同时《诗经》日:有狐绥绥。契合仙舟狐人的背景特征。
TapTap
horizontal linehorizontal line
【整体概述】整体建造方位的选择,是中式园林学必不可少的一环。
以 “星槎海中枢” → “玉界门” 的朝向为北方,“绥园” 坐落于仙舟的西方外围——五行属金、八卦属兑,在自然气象中属秋季。
“金” 在方位中,具有润泽充足但阴气旺盛的特点;兑卦意象是他人的喜悦和自身的喜悦相通,互为因果,契合狐人工匠们建造此处的初心和寓意。
  • 方位上与象征北方的坎卦相通,意为汇聚自坎位而来的福泽;
  • 秋季结合五行八卦的释义,具有浑浊、凋敝之意。
TapTap
从功能性、实用性而言,绥园远离商贸繁华之地,靠近仙舟外围的自然造景,便于建设园林时借景、接景,同时远离人流汇聚地带,更适合休闲放松。
horizontal linehorizontal line
以下对建筑细节的考究,将大体遵从西→东的方向(呈反向 “N” 字形)顺序开展

——谈狐林

命名寄予了匠师对此景的寄望:往来自得、谈笑风生
不同如今的诡秘幽暗,结合内在的人造水幕+ 小池幽道的布局,可以设想在建造当初,此处是幽静宜人之处。
最直接的论据是:此处的仿造自然景,其实暗合周边的自然环境而且山、林、涧、石之间的建造有序契合
例如:人造水幕+ 小池流涧的水流向,与园林中心处的水源瀑布流向一致(北→南)
TapTap
由于自然条件所限,“谈狐林” 内并未建造大型水池,唯一的水池修筑了仿自然山路的小道。加上为了留足行人空间、遵从第一视觉的顺序……因素,素来被视为园林重要因素的假山,被安置在不起眼的隅角处,这应该算是一种小遗憾吧。
不过,考虑到绥园的建造艺术不完全仿照江南园林,这点可以忽略。
向东门而出,视线豁然开朗:远山处的 “流觞亭” 顶(个人命名)、近端的连桥横廊、留白的天地空阔。组合起来,难免引人遐想——前方究竟还有什么惊喜?!
这里着重介绍两处:横廊、瀑布
“廊” 通常指有房顶的过道,在园林中并不少见。其形式虽单一,但作用却很丰富:
  • 观感上,可赋上诗文、彩画,连同周遭风景一同形成游廊;
  • 空间上,可起到串联、划分的作用,形成回廊、长廊……
在此处,横廊作同时起划分和串联的作用:将谈狐林东门景观与连接偃息馆的长桥相划分、同时串联两座山石。 结合远山上的偃息馆顶,相互衬映协调之下,形成有机的整体视觉
TapTap
至于瀑布,工造方面固然是人造水源,但视觉观感而言可算是自然水源!
瀑布踹流的水池与 “青丘台” 镇妖塔下的水池相同,可视作近乎现实的自然地基,将瀑布视作绥园的主要水源当然合乎情理。
而水源的位置,在传统的园林建造艺术中颇为讲究:涉及风水方位和功能区位的规划建造(因为还要考虑地下排水、藏水规划)
此处水源选取北方,从先天八卦而言的寓意是:疏散 “坎” 位积累的阴郁之气
TapTap

——狐眠冢

结合故事背景以及 “谈狐林” 的细节,“狐眠冢” 一开始也不是作为坟冢之地而建造。应该是进入 “谈狐林” 前的人工改造山道。
此处山道的作用是:最大化的建造仿自然痕迹,与东边的建筑群形成鲜明对比
山道的设计非常巧妙,适当的曲折弯绕,以及在转折处留有适当的空台。让整个区域并非单独作为进入 “谈狐林” 前的过渡,而是有独特的拓展观赏外景的作用。
horizontal linehorizontal line

——青丘台

作为整座园林的门户及中心点,它的作用脱离于一般建筑的功能和意义。
与现实常见的园林规划不同。现实常见的园林中心点,一般是巧夺天工的人造景观,或是有重要意义的楼阁。
结合对建造之初的设想,此处仅以广台示人,目的有二:
1. 创造视野最大化:可以一眼看尽园林整体构造;
2. 结合参照官式建筑、宗教建筑。此处与其他四处的直线距离适中,方便召集举办重大仪式。
除了广台,还有三处细节值得说道:
1. 进门两旁的竹子:有家宅平安的寓意,同时象征匠师对入园狐人的寄望——正直、高雅。同时符合不过于高大、畸形、曲折的外形讲究;
TapTap
2. 广台中的阵法禁制,其焰痕若隐若现地有如年轮般内向延展,不知是否别有寓意?
3. 镇妖塔下八卦阵同时画上先天与后天八卦。其四方位与园林正好相应!
TapTap

——偃息馆

从 “谈胡林” 东门出至横廊上,视线会随着小木拱桥延展向前。
走至桥中段前的视野变化,再次体现了建造匠师对视觉顺序的准确把控! “青丘台” 的右回廊、竹丛、山石共同阻挡了 “偃息馆” 的中心景观。
TapTap
走过遮掩物后,连廊串联的厅堂、亭轩,及其灯火跃动下反衬中心处的空旷,瞬间让人赞叹不已。
这种 “一步一景、步步不同” 的效果,正是中式园林的精髓所在。
TapTap
“偃息馆” 最为人称道之处,是一众建筑建造艺术的高超,以及建筑的造势与山体、留空区域的相得益彰。
最直观的感受是:我们不会因为建筑的美轮美奂,而忽略了山体连绵和绿植的点缀。这符合 “天人合一、遵循自然” 的建造理念。
沿路直入,首达廊、台、亭串联组成的区域( “捉鬼小队集合点” )
此处值得注意的亮点是:从功能而言,集合点经由轩 → 台 → 堂的转变(个人猜测) 因为传统园林很少有露天、倚近连廊的 “堂”,其多数与主体建筑或楼阁相关联。
倚靠廊而独立凸显的建筑,通常以 “亭”、“轩” 为主。因为其位于两处短廊的夹角之中,且具备一定规模,所以我认为初始设计时,此处作 “轩” 的可能性更大。
而对面戏台的建立,将此处也连带成为 “台” 的一部分。而两处隔空遥相辉映成趣的现象,我认为是绥园最大的创新特色: 一边是参照传统官式建造改化而成的风格,另一边是徽派特色浓厚的 “白墙粉黛”,但第一眼不会觉得不协调。
有两大因素导致如此:
1. 对面戏台,其徽派特色最浓厚的是两边耳墙连同屋顶。但 “柱- 梁- 架” 的结构沿用回廊延展的风格;
2. 集合点这边较突出的建筑是 “无人琴亭”,但位置处于东北方偏隅,加上连廊房顶的视野遮挡
TapTap
说到 “柱- 梁- 架” 的结构,比较遗憾的是无法进入戏台的室内堂观察,但根据屋檐下的斗拱细节加上连廊的建造风格,不难猜想其结构是抬梁式。
而因为其风格参照民居,所以我猜测内部屋顶不会有复杂、显眼的梁拱结构。
另一重要因素—— 屋顶,视线可转至东北角的偏亭。
TapTap
其屋顶采用独特的 八角攒尖,加上重檐结构,其形状与镇妖塔下的 先&后天八卦 一致。
柱梁结构方面,由于屋顶比较轻,所以连廊的檐梁延伸至两条细柱前便止住,由四条细柱 + 连廊屋顶延伸处共同承担重量。
而屋顶下的装饰采用宗教建筑常见的 “莲花灯”。
佛教教义内,莲花的寓意是圣洁、神圣、祥瑞(普遍而言);
道教教义内,莲花的寓意也有以上方面,但更注重强调修行的不易—— 於五浊恶世而不染卓
TapTap
好了,题外话就不叙了,开始下一 part !
horizontal linehorizontal line

——燕乐亭

万万没想到,建筑建造分布最复杂的地带位于此处(我原先以为是 “偃息馆” 一带)
从 “青丘台” 右边廊道→ 山道 → 二层镇妖塔 → 无人琴亭,总共历经五道大弯 + 一处升降机。
为何此处建筑设计得如此复杂?处于匠师的角度来想,此处更重要的作用是连接、过度(整体)
所以,在设计建造之初,此处的重要建造是山腰处通往 “偃息馆” 的连道: 一来,可供游人惬意憩息; 二来,如若顺着 “偃息馆” 过来,欣赏完戏曲或参加完重大活动后的游人,再受高处悠悠琴声的熏陶,其视听体验可谓再上一层!
但我有一点很好奇,过道中间的巨树属于什么树种?是建造之初就存在至今?还是后来种植/ 移栽?这些不得而知。
上至 “无人琴亭”,有两处特点很有意思:
1. 亭子侧下方还有个小廊轩,其作用应该是供欣赏远景/ 其他乐者与亭中乐者合奏。
TapTap
2. 亭子台基周边设有小环水道,一来显示意趣兴雅;二来营造曲曲流水的氛围,更容易使演奏者投入。
TapTap
那么问题来力!水从何处来?
仔细发现,出水口通向山石下的一处暗池。我猜测水源是通过暗藏的抽升装置,将水池的水抽往环水道(好像也没有别的解释了)
TapTap
horizontal linehorizontal line
本次考据到此为止啦! 才疏学浅,若有不足敬请友善指出~ 感谢大家耐心地看到这里,最后附上驭空麻麻的照片作结束吧!再见~
TapTap
封面(麻麻的腿!pr pr pr pr~ 都别跟我抢!)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