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专业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全椒县襄河镇养老服务中心)
08/095 浏览综合
工商学子三下乡:智慧赋能养老,温情传递关怀——赴全椒县襄河镇养老服务中心开展社会实践
通讯员: 闫晓宇、彭林
滁州学院椒陵实践小组为深入探索数字化赋能养老服务的新路径,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滁州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椒陵实践小组”于2025年6月15日赴全椒县襄河镇养老服务中心,开展为期3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以“数字技术与管理创新助力养老”为主题,通过知识宣讲、智能产品教学、需求调研、健康讲座、互动游戏等形式,为当地老年人送去关怀与温暖,同时为社区养老服务体系优化提供专业建议。团队以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为支撑,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一、数字赋能,普及智慧养老理念
活动首日,实践团队在襄河镇养老服务中心举办了“数字化养老知识宣讲会”。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结合自身学科优势,向老年人详细讲解智慧养老的概念、优势及实际应用场景。团队成员通过PPT演示、视频案例和实物操作,生动展示了智能健康监测设备(如智能手环、血压仪)、线上就医平台、生活服务APP(如外卖订购、社区服务预约)等工具的使用方法。现场气氛热烈,老人们纷纷举手提问:“这个手环能测心率吗?”“怎么用APP挂号看病?”针对老人的疑问,团队成员耐心解答,并手把手教学。
案例聚焦: 82岁的张奶奶因子女在外地工作,日常就医成为难题。团队成员为她下载了“百度健康”APP,并一步步指导她注册、预约挂号、查看电子病历。张奶奶激动地说:“以前总担心自己不会用手机看病,现在学会了这个,以后看病方便多了!”团队还为她赠送了智能手环,帮助她实时监测健康数据。这一案例成为宣讲会中的典型,让更多老人意识到数字技术带来的便利。
二、健康讲座与互动游戏:身心关怀双管齐下
在养老服务中心活动室,团队开展了“老年人健康管理讲座”,讲解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慢性病的预防与护理知识。讲座中,成员们通过模拟演示,教老人正确测量血压、血糖的方法,并分发健康知识手册。讲座后,团队设计了一系列互动游戏,旨在促进老人身心活力。

游戏环节亮点:
1.
“记忆大挑战”:利用卡片匹配游戏帮助老人锻炼大脑,王大爷在游戏中表现出色,笑着说:“没想到我还能赢年轻人,脑子还没老!”
2.
“健康知识问答”:结合讲座内容设计趣味问答,答对者可获得小礼品,李阿姨连续答对三题,自豪地展示奖品:
三、深入调研,精准把握养老需求
为提升服务的针对性,团队设计并发放了《社区智慧养老服务需求调查问卷》,覆盖50余位老人。问卷内容涵盖日常健康管理、社交娱乐、生活便利性、智能设备使用意愿等维度。针对部分老人视力不佳、听力障碍的情况,成员采用一对一访谈、辅助填写的方式,确保数据真实有效。调研结果显示:
●
健康需求:78%的老人希望定期获得健康监测与疾病预防指导;
●
社交需求:62%的老人表示渴望参与集体活动,减少孤独感;
●
技术需求:超过50%的老人对智能设备操作存在困难,但85%愿意学习使用;
●
特色需求:部分老人提出希望开设书法、戏曲等文化兴趣班。
典型案例: 在走访中,团队成员发现76岁的刘大爷因行动不便,长期依赖家人代购药品。团队建议养老服务中心引入“智能药盒+配送服务”系统,并与中心负责人沟通后,成功推动试点应用。刘大爷使用后感慨:“再也不用麻烦孩子了,这个药盒会提醒我按时吃药,服务中心还能帮忙送药,太贴心了!”
四、管理创新,提出优化建议
依托工商管理专业知识,团队结合调研数据与实地考察,为襄河镇养老服务中心提出系统性优化方案:
1.
构建“社区-家庭-志愿者”三方联动机制:通过数字化平台实现老人需求发布、家属远程关注、志愿者服务对接。例如,家属可通过平台查看老人健康数据,志愿者可认领服务任务获取积分;
2.
“阶梯式培训体系”:针对老人数字技能水平分层教学,初级班教授基础操作(如微信通话、看新闻),中级班拓展生活服务APP使用,高级班引入智能设备维护;
3.
“时间银行”互助激励模式:鼓励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提供帮扶(如代购、陪聊),服务时长可兑换健康检查、兴趣课程等福利,形成良性互助生态;
4.
“文化养老”特色项目:根据调研需求,建议开设书法、戏曲、手工等兴趣班,并联合当地文化机构提供师资支持。
负责人反馈: 养老服务中心王主任对建议高度认可:“这些方案既解决了我们的现实痛点,又引入了创新机制。尤其是‘时间银行’,能有效调动老人积极性,减轻服务压力。我们将尽快落实试点计划。”
五、暖心服务,传递青春温度
活动期间,团队成员不仅提供技能培训与健康服务,更以真诚陪伴温暖老人心灵。每天清晨,学生与老人一同晨练太极;午后在庭院开展“故事会”,老人讲述人生经历,学生认真记录;傍晚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打扫房间、整理物品。一位独居老人拉着队员的手说:“你们来了,这里热闹了,我心里也亮堂了。”

六、实践感悟:专业与责任共成长
活动结束后,团队负责人陈冬林同学表示:“这次实践让我深刻认识到,工商管理不仅是数据分析与决策优化,更是以人为本的服务设计。当看到老人学会用手机视频通话时脸上的笑容,当我们的建议被采纳时,我感受到专业知识的真正价值。”队员陈冬林分享道:“与老人的互动让我学会了倾听与共情,他们的人生智慧教会我们许多课本外的道理。

指导老师彭林总结:“本次活动将‘管理理论’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学生不仅提升了调研分析、方案设计能力,更培养了社会责任感。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校企合作,推动更多实践成果落地。”
七、未来展望:持续助力,构建长效服务机制
团队计划将襄河镇养老服务中心设为长期实践基地,每学期组织志愿者开展服务。
结语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滁州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叫林实践小组团队以专业赋能养老,用行动传递温情,为全椒县襄河镇养老服务中心带来了切实改变。团队不仅解决了老人现实需求,更通过创新方案为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注入新活力。未来,他们将继续以青年之力,助力构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和谐社会,书写新时代工商学子的责任担当。
供稿单位: 滁州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撰稿人:闫晓宇
指导老师: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