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幕间十二科普一下铃兰的攻击类型
精华修改于10/062217 浏览攻略
各位团长好呀~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今天中午更新的「不尽野火」幕间十一、十二两关,难度比平时高了不少?随着战斗推进,敌方小怪的攻击越来越高、身板也越来越硬,到最后咱们的普通攻击甚至都打不动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今天缪缪就以幕间十二为例,带大家来好好认识一下《铃兰之剑》里的【伤害类型】机制~

「不尽野火」幕间十一、十二


❓ 为什么打不出伤害?
幕间十二的敌军身上有一个特殊状态——【晶能强化】。
效果是:每回合开始 + 场上友军被击败时,自身获得1层【晶能】。
【晶能】是可驱散的增益,每层提升5%攻防和暴击率,最多叠10层。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敌军越打越强:随着回合推进和友军阵亡,剩余敌人能叠出超高层数。
此外,敌军还有另一个状态——【晶能防护】:
每拥有1个增益,受到主动攻击时伤害和穿透伤害降低10%(加算)。
刚才提到的【晶能】就是一种增益,如果叠到10层,【晶能防护】就能提供100%减伤——这就是我们打不动他们的根本原因。

幕间十二的敌军状态栏


💡 如何破解这个机制?
其实很简单~
既然【晶能防护】只在被“主动攻击”时生效,那我们改用“非主动攻击”不就好了吗?
那什么是“主动攻击”,什么是“非主动攻击”呢?下面就来详细说说~


⚔️ 攻击类型分类
铃兰之剑的攻击有多种分类方法:
按攻击方式:主动攻击 vs 非主动攻击(被动攻击)
按行动时机:回合内攻击 vs 回合外攻击
我们这期重点讲解主动攻击和非主动攻击


🔹 主动攻击
通俗讲就是“主动使用的攻击”,几乎所有的主动攻击都可以在出手前通过伤害预览看到效果。
大多数技能攻击都属于这一类,蓄力技能也属于主动攻击。

主动攻击可以看到伤害预览
另外,从技能描述上来讲,凡是提到“释放”二字的,都是在指代主动行为。
例1:武器「扩散棱镜」写道“释放范围攻击时,每命中1个目标,伤害提高10%”——必须主动攻击才生效,非主动攻击吃不到。

例2:武器「长夜流光」写道“对友军释放技能后……”——必须主动对队友使用技能才触发,被动治疗或命运塔罗回血无效。



🔹 非主动攻击(被动攻击)
主动攻击之外的攻击,都叫非主动攻击,或者叫被动攻击。
这类攻击无法在伤害预览中直接看到效果,常见的有:
[反击]、类反击、[先制]、[警戒]、[强制警戒]、[援护攻击]、[援护反击]、[协同响应]、[追击]、召唤出来的攻击、通过被动/个性效果附加的攻击等。从技能描述上来讲,凡是提到“触发”二字的,都是在指代非主动行为。
1. [反击]
- 官方定义:受到单体攻击且对方在攻击范围内时,用普攻或技能进行反击,造成一定的伤害。
- 主流反击角色:沙姆斯、帕西法尔、阿列克谢。
- 特征:所有属于[反击]的技能或效果,在游戏内的描述中都会特意注明[反击]标识。

阿列克谢的“蛮熊反击”
2. 类反击
- 定义:我个人的叫法,官方尚未正式称谓。指效果类似反击,但没有[反击]标识的攻击。
- 主流类反击角色:克拉拉、帕米娜,以及叶伽内的光棱晶石(即将推出)。
- 例2.1:克拉拉个性——被打时对周围随机敌人造成伤害(无[反击]标识,属于类反击)

克拉拉个性
- 例2.2:帕米娜的[刚烈之华]效果类似反击,但无标识,因此也是类反击。

帕米娜个性
- 注意:类反击效果虽然在表现形式上与[反击]类似,但是吃不到任何专属于[反击]的加成。比如装具-晶爆铠甲,其装备技能的描述中写明了“反击时,伤害提高”,那么就只有[反击]才能吃到,类反击吃不到。
3. [先制]
- 官方定义:被敌人主动攻击前,先触发某些效果或攻击。之所以特别说明“某些效果或攻击”,是因为并非所有的[先制]都是攻击,还有些是触发了效果,比如露维塔的专属反应“烬火之壁”,就是在被主动攻击前给自己套盾。

露维塔的专属反应“烬火之壁”
- 注意:关于[先制],很多人以为它是[反击]的一种,在此缪缪特别说明,[先制]并非[反击]的一种,二者是两种不同的状态。之所以很多团长有所混淆,是因为早期的技能描述并不严谨,出现了很多将[先制]与[反击]混为一谈的情况。最经典的案例,就是那个名为“先制”的反应。

名为“先制”的反应技能,实际上算[反击]
- 这个反应技能名字叫“先制”,描述里又提到“反击”,谁看了都迷糊。那么这到底是[先制]还是[反击]呢?答案是[反击],因为之前提到过,“所有属于[反击]的技能或效果,在游戏内的描述中都会特意注明[反击]标识”。这个技能的描述中提到注明了[反击]标识,因此属于[反击]而非[先制]。
4. [警戒] & [强制警戒]
- [警戒]的官方定义:对某区域进行警戒,当敌人进入该区域后,释放技能。这里说得不太严谨,更严谨的说法应该是“当敌人进入该区域后,触发技能”。
- 关于[警戒]的特性,我在SP法卡尔攻略中对“戍卫箭幕”进行解析时有详细的讲解,这里留个传送门法卡尔·卫国之箭【角色攻略】,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跳过去看看。
- [强制警戒]的官方定义:在原[警戒]基础上,敌方在警戒范围内释放技能时,也会触发警戒技能的效果。装具-猎手的直觉的装备效果,实际上就是[强制警戒]。
- 主流警戒角色:SP萨曼莎、SP法卡尔、莉拉、法卡尔、泰登等。

装具-猎手的直觉
5. [援护攻击] & [援护反击]
- [援护攻击]的官方定义:当敌人受到友军的主动单体攻击时,也同时发起攻击。
- 主流援护攻击角色:艾达、索菲亚、阿坎贝的暗影刺客等等。
- [援护反击]的定义:当其友军受到敌人的主动单体攻击时,对敌人发起攻击。[援护反击]比较冷门,目前玩家可使用的角色中没人拥有[援护反击],各类关卡中也很少见到拥有[援护反击]的敌人,未来策划可能会往这方面设计角色,但在此不进行详述。
- [援护攻击]、[援护反击]有时是以增益的形式存在的,可以被免疫、驱散和偷取。

主流援护攻击角色之一——艾达
6. [协同响应]
官方定义:当其他友军主动释放拥有[协同号令]标签的技能时,触发自身技能的[协同响应]效果。
拥有[协同响应]的角色:SP麦莎、SP法卡尔、SP伦伽勒、茉茉、诺诺薇儿、伊南娜、贝拉等。

SP麦莎的个性
7. [追击]
定义:在一段主动攻击之后,紧接着再追加一段非主动攻击。官方也偶尔会注明该词条,但尚未进行过解释。很多时候,在技能描述中甚至不会注明这是追击,而是用“再对……造成伤害”、“随后对……进行攻击”等字眼来表达追击的意思。
常见例子:翠斯坦的“狂怒追击”、“一拳爆葬”,阿加塔的“击退连击”,枪骑士“怒风”的“轻重连击”,卡丽丝的“光谕·肃清万恶”,露卡玛尔的“血舞终焉之章”等等。
注意:除了翠斯坦的“一拳爆葬”等少数特例之外,大多数的[追击]都会与主动攻击的部分一块显示伤害预览。

技能“击退连击”,在描述中注明了这是[追击]

追击属于非主动,但通常也会显示伤害预览
8. 召唤出来的攻击
定义:我个人的叫法,官方尚未出台任何正式的称谓。它指的是指接续在特定动作之后,召唤出的非主动攻击。攻击发生前在动画上会有明显的“顿感”,且没有伤害预览。
例8.1:沙姆斯的“踏地焚天”,先跳跃至目标地点,随后再对范围内目标造成伤害,其中随后再造成的伤害,就是沙姆斯在完成跳跃的动作之后,再次召唤出来的一段非主动攻击。

沙姆斯的“踏地焚天”
例8.2:露卡玛尔的[风舞斩]。露卡玛尔从来没有一个叫“风舞斩”的可以主动使用的技能,所有的[风舞斩],都是通过其他途径,在完成别的动作之后才触发的。因此也是一种被召唤出来的攻击。

露卡玛尔的个性
例8.3:露维塔的“自由之烈翼”,先传送至目标地点,然后在自身范围一圈召唤一次非主动攻击。从动画中可以看出,露维塔会先传送过去,停顿一刻后,再进行攻击。

露维塔的“自由之烈翼”
9. 通过个性或被动效果附加的攻击
定义:一些角色的被动/个性会在满足一定条件之后,通常是主动攻击后或者待机后,再附加一段攻击,这类攻击也属于非主动攻击。
例9.1:佣兵“风暴神斧”的被动技能“顺势劈”。于主动攻击后触发,属于非主动攻击。

在主动攻击后附加的顺势劈
例9.2:奇亚的个性“以血洗血”,会在单体主动物理攻击后,对目标附加一段穿透伤害,属于非主动攻击。

单体主动物理攻击后附加穿透伤害
例9.3:泽维尔的个性“一骑当千”,可在行动开始或结束时,对周围一圈的敌人造成伤害,属于非主动攻击。

泽维尔的个性


🔹 一些特例
因为**代码和历史遗留问题等原因,个别的攻击会兼具主动攻击和非主动攻击的特点。接下来举几个例子并加以说明:
1. 露维塔「星陨之炎」
从技能描述看像典型的主动攻击,但实际上:
- 无伤害预览
- 不触发“宝剑+圣杯”刻印的吸血
- 几乎不受针对主动攻击的效果影响
→ 表现出非主动攻击特征

“星陨之炎”没有伤害预览
就当你认为“星陨之炎”其实是非主动攻击时,问题又来了:
- SP萨曼莎在场时,“星陨之炎”可以在攻击前对敌人施加[审判烙印]。
- 我们知道,SP萨曼莎可以让法皇国和侵略如火阵营的友军,在释放[职业技能]前,对敌人施加[审判烙印]。前面讲过,“释放”指代的就是主动攻击。
→ 也就是说,此时“星陨之炎”又表现出主动攻击的特征。

“星陨之炎”攻击前施加[审判烙印]
那么星陨之炎到底算主动攻击,还是算非主动攻击呢?
不知道。
但可以确定的是,如果敌人身上有针对主动攻击的不利效果,“星陨之炎”基本都可以规避。
除此之外,“星陨之炎”身为范围攻击,却可以吃到背击和高地攻击加成,兼具了范围攻击和单体攻击的特点。可以说是集各路特性于一身的神奇技能。
2. 多段攻击
有些技能可以造成多段攻击,比如诺诺薇儿的“千刃”,法卡尔的“疾风怒涛乱射”等等。
- 这些攻击本质上都是主动攻击,有伤害预览,而且也可以吃到“宝剑+圣杯”刻印的生命汲取效果。
- 部分“被主动攻击时减伤”的效果(如幕间十二的【晶能防护】),仅对第一段攻击生效,后续段数无视减伤。
这里借用一下猫之城玩家的图,可以看到,诺诺薇儿三段攻击均触发吸血,但仅第一段因减伤未造成伤害,后两段正常输出。

又如,多段攻击在打击拥有“回能”、“刺盾”、“暗之庇护”等针对主动攻击进行减伤的反应时,也只有第一段攻击会吃到减伤,大家可以自行验证。

3. 赛琳娜的[连招蓄势]
一般来讲,蓄力后触发的攻击,都属于主动攻击。而以[连招蓄势]触发的攻击,虽然也是蓄力,可是:
- 本质上却是一种非主动攻击,无视任何对于主动攻击的影响效果。
- 即使开启“回音剑纹”,也会显示伤害预览,姑且把它当作特性吧。

以[连招蓄势]触发的攻击,会显示伤害预览


✅ 总结与区分技巧
至此,我们详细地区分了铃兰之剑中的主动攻击和非主动攻击,并且还补充了一些例外情况。
总结一下:主动攻击和非主动攻击,是与“回合内攻击和非回合内攻击”的分类平行而又截然不同的分类。 非主动攻击≠回合外攻击 。
大多数主动攻击都有伤害预览,且在描述中常常以“释放”来指代;大多数非主动攻击都没有伤害预览,且在描述中常常以“触发”来指代。
此外,还有一种非常简单的区分方法:
给装备刻上“宝剑+圣杯”刻印,然后使用你想要鉴别的技能。造成伤害后:
如果产生了生命汲取,就说明是主动攻击;
反之,就是非主动攻击。
你学废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