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ukaaMissM对 父亲与儿子 的评价
终了。(以下是QQ空间的搬运)
游戏:Father and son
仍然是landscape笔刷画风,竟然被我捕捉到一丝hopper的神韵,可能是高色彩饱和度和随处可见的浓烈的孤独感。
故事讲述了一位画家麦克根据已故的考古学家父亲的信来到了他身前居住的那不勒斯,参观了艺术馆中古埃及、庞贝古城等等父亲考古成果展览,随着展品之谜的解开他也开启了自己的际遇,续写了父亲的那不勒斯之缘。
整个游戏如同电影一般,故事情节尽在左右两键之间。与上一款the end of the world相比,故事更饱满和丰富,压抑的气氛变作“live the moment”的解慰,少了几分印象派的写意和抽象的狂狷,增添了可读性和泛教育意义。
与其说这是一款概念游戏,不如说是一场电影。想起许多以死亡为主题的文艺电影,每一部都缓慢而寂寞, 台词精致而朴实,岁月皆在其中。想起《海边的曼彻斯特》,是幼子的死,持久而缓慢的生活慢性杀死两个颓然的大人。街景同样宁静朴素,影片的最后主人公和侄子漫步街头,在侄子的信任和依赖中他与这座城市和半段虚浮而惨淡的人生达成了妥协。《海街日记》,四个女孩接到父亲的死讯后接来同父异母的妹妹一同居住,在与新的临时家庭磨合的过程中,姊妹们完成了对爸爸和妈妈的原谅,对个人情感的释然。死亡与亲情的话题总是新文艺片的关怀所在,它们连接着新与旧、过去、梦与现在。我们慢慢地醒来,像游戏主角一样从迷茫中离座,走到新的路口,选择新的方向,写一封信让伤结一个好看的痂,最后留下一个疤痕,作为送给下世的无效信。
最后有罗曼蒂克彩蛋!不剧透太多了。总之非常具有电影感,让人哼起《city of stars》,伴随着强烈地想要出走当下,周游世界(尤其是博物馆们)的情绪(笑)。故事最催泪的部分可能是庞贝城的最后一天,最后的人性和命运的无常虽已老生常谈,却依然戳到泪点。雕塑家夫妇的对话非常具有结束点题感了,优美如一段缠讼......
有很多可说,站在艺术评论的立场上的话,这可能是当代纯而又纯的游戏艺术化的最先开端。同近来兴起的反战游戏一样,可玩性决定了它的受众是有限的,可是小众依然拥有稳固而忠实的市场。国产单机也出过《惊梦》的解密游戏,又带了一些《银河历险记》系列的解密环节,不过主要还是剧情和养眼古风平面场景的欣赏。偶尔在各类肝硬化的游戏中换一款净化双眼款待双耳(游戏的女高音/钢琴曲配乐哀而不伤)心灵澡雪的文艺风,可以怡情。
游戏:Father and son
仍然是landscape笔刷画风,竟然被我捕捉到一丝hopper的神韵,可能是高色彩饱和度和随处可见的浓烈的孤独感。
故事讲述了一位画家麦克根据已故的考古学家父亲的信来到了他身前居住的那不勒斯,参观了艺术馆中古埃及、庞贝古城等等父亲考古成果展览,随着展品之谜的解开他也开启了自己的际遇,续写了父亲的那不勒斯之缘。
整个游戏如同电影一般,故事情节尽在左右两键之间。与上一款the end of the world相比,故事更饱满和丰富,压抑的气氛变作“live the moment”的解慰,少了几分印象派的写意和抽象的狂狷,增添了可读性和泛教育意义。
与其说这是一款概念游戏,不如说是一场电影。想起许多以死亡为主题的文艺电影,每一部都缓慢而寂寞, 台词精致而朴实,岁月皆在其中。想起《海边的曼彻斯特》,是幼子的死,持久而缓慢的生活慢性杀死两个颓然的大人。街景同样宁静朴素,影片的最后主人公和侄子漫步街头,在侄子的信任和依赖中他与这座城市和半段虚浮而惨淡的人生达成了妥协。《海街日记》,四个女孩接到父亲的死讯后接来同父异母的妹妹一同居住,在与新的临时家庭磨合的过程中,姊妹们完成了对爸爸和妈妈的原谅,对个人情感的释然。死亡与亲情的话题总是新文艺片的关怀所在,它们连接着新与旧、过去、梦与现在。我们慢慢地醒来,像游戏主角一样从迷茫中离座,走到新的路口,选择新的方向,写一封信让伤结一个好看的痂,最后留下一个疤痕,作为送给下世的无效信。
最后有罗曼蒂克彩蛋!不剧透太多了。总之非常具有电影感,让人哼起《city of stars》,伴随着强烈地想要出走当下,周游世界(尤其是博物馆们)的情绪(笑)。故事最催泪的部分可能是庞贝城的最后一天,最后的人性和命运的无常虽已老生常谈,却依然戳到泪点。雕塑家夫妇的对话非常具有结束点题感了,优美如一段缠讼......
有很多可说,站在艺术评论的立场上的话,这可能是当代纯而又纯的游戏艺术化的最先开端。同近来兴起的反战游戏一样,可玩性决定了它的受众是有限的,可是小众依然拥有稳固而忠实的市场。国产单机也出过《惊梦》的解密游戏,又带了一些《银河历险记》系列的解密环节,不过主要还是剧情和养眼古风平面场景的欣赏。偶尔在各类肝硬化的游戏中换一款净化双眼款待双耳(游戏的女高音/钢琴曲配乐哀而不伤)心灵澡雪的文艺风,可以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