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鸢对 纸嫁衣4红丝缠 的评价



赤鸢

TapTap玩赏家
修改于
2022/8/14背景:本次纸嫁衣四的故事在取材上能看到两部作品的影子,一部为唐代元稹的作品《莺莺传》以及元代王实甫以《莺莺传》为蓝本所创作的杂剧《西厢记》。前者是以悲剧收尾,描写了书生张生对崔家小姐崔莺莺始乱终弃,最终两人不复相见的故事;而后者则描写了书生张生(字君瑞)与崔家小姐崔莺莺在丫鬟红娘的掩护下,反抗来自命运的不公,勇于抗争错误而又迂腐的传统观念,最终二人美满。(为了方便区分作品,这里我用张生和张君瑞来划分)
本次的纸四,头起《莺莺传》但尾却以《西厢记》二人终成眷属结束。其中想表达的内核可以说是四部作品里参杂元素最多,也是最晦涩难懂的一作。游戏在两部作品的衔接上,有着一定的割裂,我将其缘由归结在游戏时常安排不足,以至于限制了内容的发展,食之无味,属实惋惜。
(说书先生是吧?)
-《莺莺传》浅读
《莺莺传》自问世以来,便存在不小的争议,描写崔莺莺的过程可以说是矛盾的,一方面借张生之口用“尤物”等贬义词去形容她,另一方面又把她塑造成了因为张生无情无义而被抛弃的受害者。(莺莺被抛弃的这段是不是很熟悉?和游戏中张辰瑞突然地不辞而别刚好对应上)作者元稹在撰写的过程中到底是何种心思?又为何给莺莺这样的人设,这些就留给看官们去自行定夺了。
但,故事并没有随着张生抛弃莺莺就这么结束
故事的末尾,崔张二人已各自成家,有次张生偶然路过崔家的门口,想借表兄之名再见莺莺一面,原文用:“怨念之诚,动于颜色”。来充分表明张生的诚意和悔恨,但直到最后离去,莺莺都不曾与他相见。为了让张生断了念想,莺莺还是给其回了一封信,二人至此各奔东西。
原诗是这么说的:
弃置今何道,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
大概意思是:你和我的感情已经是过去式了,希望你将对我的这种情感用来珍惜你眼前的人。
不同于《西厢记》的圆满结局,《莺莺传》所传达给读者的,又是另外的一层悲剧内核:莺莺在思想上的左右横跳,表示了她对爱情的渴望,但又苦于身份以及传统思想观念的枷锁,直至最后被张生抛弃,也只能体现出无奈和释怀,暗示封建社会荼毒之下的年轻人们只能听从命运的摆布。
PS:我在写这段的时候,有种又扯回纸嫁衣二的感觉,不过还好及时打住(笑
-《西厢记》浅读
《西厢记》的内容在封建礼教色彩上有着较强的抨击性,作者王实甫在撰写地过程中突出表达了自己看待年轻人在爱情的自由和独立上是不可干预的。
也借机讽刺了在长久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就是联姻的错误观点下所引发的一系列悲剧(郑恒的死,如果没有崔父的安排,那俩人也就不会相识,更不会白白送了性命)
这种超前的观点在元代是极为罕见的,自《西厢记》面世以来,随着改朝换代的发展,对于历朝历代的人们以及环境影响尤为深远,更有甚者将其与《红楼梦》做比较,认为两者已经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中难以达到的高度,有着永恒且无法磨灭的光辉。
(本次纸四的取材,属实高,吾只得佩服二字赠与)
-开篇拓展
纸四的主体剧情脱离了前两部的背景,这次全新的两位主人公跟随玩家视角来到了和葬铃村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益昌镇,昏暗的场景加上游戏动画表现方式的提升,在上线首日,便取得了不俗的热度。鄙人在完整的体验了内容后,便“赶”出了这篇评价。纸四相较于前作来说优秀么?不足之处又提现在哪些地方?还请看官们耐心待我慢慢道来。。。。。。(呃,写的有些放飞自我了,考虑到完整性,没有较大篇幅的删减,所以本次的评论非常的。。。长)
-剧情(警告!存在剧透,未玩慎看)
正如纸三的架构布局,本次纸四的剧情一样贴合原作,没有像前作那样给玩家留下残念。重归于好的二人美满且甜蜜,没有刀子和遗憾的结局才是众望所归!
PS:(由于二次创作的缘故,本作的男女主属于冰释前嫌,所以更多应该是在致敬《莺莺传》)当然游戏中也存在着不少致敬《西厢记》的内容,挑一个比较重点的讲一下:临近结局的时候,主角崔张二人在鬼魂崔茜姝的“帮助”下破镜重圆,对应《西厢记》中张君瑞和崔莺莺在红娘的帮助下最终喜结连理。(点到即止,剩下的,就留到小伙伴们在游戏中自行探索吧)
那,这次在剧情上的改编能算成功么?个人觉得,差点味道。看的出来,纸四为了让塑造的角色更加饱满,在剧情上耗费了不少的笔墨,但在章节内容的把握度上不够明确。头轻脚重,尤其是第五章的开始,安排的剧情对话远大于解密内容,给人一种游戏剩余时间已经不足以去慢慢交代剧情了,只得匆忙安排角色对完话,剩下的就等解密结束,片尾出字幕,全篇完。因此,第五章的游戏中,我完全没能体会到前作高潮的那种畅快感,就这么平平淡淡的结束了。(人物点评请看杂谈三)
幸亏氛围做的还算不错,配合上时不时“窜”出来的前代女主回忆杀,在刺激和惊悚的游戏过程中也能有一定的体验。
评分:就表现形式上只能给到三分,取材虽源自《莺莺传》和《西厢记》,但游戏的表线过于单一,在玩家没有理解暗线的剧情之前,很难明白其核心想要表述的内容。既没有明确充分体现出《莺莺传》的那种悲剧内核,也没有《西厢记》那么出彩的剧情设计。出场人物众多,但印象深刻的没几个,除主角二人外,我就记得个坏心眼的郑老爷。由于结局是happy end三分可额外加一分。
总分:四分(具体剧情点评请看杂谈四)
-解密(难度前三关适中)
对比于前三作来讲,本次的解密是集前作精华于一身,你能在纸四解密里看见之前任意一作的影子。关卡种类多样,前三关大部分内容对于难度的拿捏比较到位,属于那种困而不难,好好研究就能过关。历经前三作道士培训的课程,在本次纸四的游戏解密中,游戏体验还是有不少提升的。至于四关和五关,我的建议还是老老实实看广告吧。
评分:这次的解密对比前系列的一些作品,难度稍有下降,且惊喜和创意点较少,新意点不够突出,略有平淡,但碍于侧重点在剧情,可以给到四分。
-杂谈(日常评论吹水,仅代表个人观点)☯
开篇二问
其一:灵感上的枯竭如何解决?
嗯,纸嫁衣四通了,我在甜完了崔张二人的故事后,开始思索担忧了起来,四的整部流程都在给我透露一种信号:场景设计和创意上的惊悚感已所剩无几
无论是从关卡,还是场景,都存在着这种问题。可能只是我个人的感觉,从第三部开始,第三部,第四部的章节流程,无论是关卡解谜的开发上;还是场景的交互上,都是无法和一二部的内容去比较的。第四部的很多惊悚解谜点,有些还没触发,你就已经知道了会以哪种形式去吓你,这就少了很多刺激感,和前两作一对比,落差自然就出来了。
目前四还是有着自己的特点,可再往后的作品呢?我在此画下一个大大的问号。玩家笑着调侃,纸五,纸六什么时候上线?随着续作的开发与深入,难度系数也会越来越高,灵感的缺乏对于后续内容的展开无疑是致命的,该如何长久的保持灵感在线,这是尤为重要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
其二:玩法上的创新如何保证?
纸二主打故事线的来回穿插,纸三主打男女角色操作的来回切换,而纸四则是把前三作的玩法汇集于一身。后续在玩法上的拓展,成了仅次于灵感枯竭的第二大问题。四在部分解密上,之所以不会卡太久,也正是因为有前作内容的帮助,有据可依了属于是。
如何保证玩家对于续作游戏的新鲜感?又该如何保证在解密的内容上让玩家眼前一亮?这些不是单靠收集道具解锁关卡和几个华容道能够改善的。
是继续依赖传统模式的解密数量去支撑内容,还是寻求新的玩法加入游戏去改变现状?这也成了不得不去面临的问题。
其三:游戏人物点评
上文中提到,本次在题材选取上有两部作品,将其角色带入进游戏后,我们可以发现,游戏角色的塑造和取材作品并不相同,性格相差甚远。
张辰瑞:对应原作中的张生。
比起《莺莺传》中的人间之屑张生,取材应该是更靠近《西厢记》中的张君瑞,果敢,睿智,有担当。前期埋下伏笔,男主的谜语人和不辞而别,更有《莺莺传》张生的感觉。而中期开始转变方向往张君瑞靠拢的手法则有些生硬,但偏偏这个时候更多给到的却是女主视角,后期除了救女主献身外,男主给到女主的帮助多数竟然只有工具和提示上(前期的感情线太薄弱了)
在男主视角下,大多描写体现在行为上,所以从头至尾男主心理描写一直过于缺乏,要知道,男主只是不善于表达,不代表内心里的描写就可以舍弃了,败笔之一。虽然最终女主和玩家明白了男主的心思,可此之前没有印象深刻的内容去衔接,败笔之二。(三当中,对于申王二人的刻画比四自然且深刻太多了)
崔婉莺:对应原作中的崔莺莺
无论是《莺莺传》还是《西厢记》,书中的崔莺莺都不曾像游戏中的这么洒脱豁达,敢爱敢恨。游戏在人物描写上,女主的存在感是极强的,和原作中崔莺莺软弱纠结的性格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这两位跨越了百年之久,以不同时代的背景设定下同时出现在玩家面前,一个为了爱的人敢去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而另一个则受限于当时环境的影响,随波逐流,抱憾终身。(这或许是为什么游戏中和女主同名的崔婉莺存在感如此之低的原因)
崔茜姝:对应封建社会中无法出声的牺牲品
这个角色,在原著中是不存在的,属于游戏二次加工后的产物,但妹妹所反映的人物性格,我们可以将其看作是封建社会背景下贪念荣华富贵的缩影,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只可惜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最终在郑老爷的阴谋下被献祭于葬老六,实属罪有应得。
郑家全体:对应封建社会信奉迷信教派的化身
这里也和原作中对应的郑家长子郑恒有所出入。但就游戏而言改编地非常成功,体验这段剧情的时,我尤为气愤。他们就如同将死之人在临死前盲目地寻找救命稻草一般,将崔家姐姐(实际是妹妹)骗至过门,以改变郑家的惨状。然而正如同封建社会那将倾大厦一般,他们的献祭失败了,全家老小死于大火,无一幸免。
游戏的最后,郑家全体化身纸人挡住了男女主的退路,他们希望如同百年前献祭崔茜姝那般困住他们。然而事与愿违,在两人在通力配合下,最终逃出升天。这段不仅预示着,封建社会已然成为了过去式,只有打破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将爱情把握在自己手上才能获得幸福。
其四:剧情的推动发展走向(吐槽)
我比较好奇,四的故事架构是不是换了编剧,和前作的割裂太明显了,前三部,无论哪部在设计上,都没有四设计的这么深奥难懂。
本作在暗线上花费的时间过多,以至于表线平淡无奇。取材上乘,可不知为何到了游戏里就变成了水鬼抓交替这么个故事。(难道这就是所谓的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配角人物的安排与描写也没前几部那么令人深刻了。郑枚曲除了引出个名外,妥妥的工具人(郑枚曲:我有话说,你礼貌吗)原剧中,郑恒全篇的占比可不算低,虽然最后撞死就是了。
另外就是比起前作,本作留下的细节问题也非常的多,崔茜姝为什么会找到女主,又是什么方式找到了女主和她男友,为什么不直接找女主而是找了她的男友,这背后又是谁帮助女鬼送了请帖,这些都没有交代,一句冥陀兰幻觉解释便匆匆结束没了下文。
另外,每作的特色也没了,纸一吓人的四楼大爷和知恩图报小朋友;纸二阴童子那瘆人的童谣;纸三为了给申墨卿报信魕娘子已被替换的纸人鬼,这几位的印象可太深刻了。那纸四的呢?你别和我说郑枚曲啊(恼),特色怎么能丢了呢?
然而,可惜的不仅仅只有么些个角色,在前三部作品中,更突出了鬼帮人,人害人的这另外一个隐线主题,全篇点明:“比鬼神更恐怖的是人心”。但这句话的体现,在纸四中也就侧写在了郑老爷的几句台词里,实属遗憾。所以,本作综上所述,总评价只能给四星。
-感想
因为喜欢中式恐怖和传统文化的解密而开始关注纸嫁衣,从十三号病院一路走来,我也能算是纸嫁衣的忠实粉丝了。对于这个ip充满了热爱,所以下面我想说一些实话,尽管它会有一些刺耳:
本次四,我是不满意的,无论是从人设,还是剧情上,有一种非常赶,忙于结束的感觉,比起前面的任意一作都有着较大的距离。
这么发展下去,续作灵感枯竭和重复关卡的解谜已成为了一种必然,再往后那真就只能吃IP和磕CP了。
有人问,这算炒冷饭么?我觉得不算,因为炒冷饭的前提是你得已经积攒了不少过去的内容,且能通过这些内容打情怀牌来让玩家买单,那纸嫁衣达到了这个门槛么?很明显,没有。
所以,对于续作,我抱有一丝担忧,一年两作,真的还能有足够的内容和创意去写下面的故事么?
-入坑建议
纸四虽然晦涩难懂,但不乏是一个好故事。如果你是纸嫁衣的忠实粉丝,那这部绝对要亲自体验一番。萌新小白最好还是先放一放,在体验此作之前,还是先去体验前作吧。(毕竟本作不是那么能玩懂的。。。)
-
最后,我还是想催下五(前提:保证质量)
本次的纸四,头起《莺莺传》但尾却以《西厢记》二人终成眷属结束。其中想表达的内核可以说是四部作品里参杂元素最多,也是最晦涩难懂的一作。游戏在两部作品的衔接上,有着一定的割裂,我将其缘由归结在游戏时常安排不足,以至于限制了内容的发展,食之无味,属实惋惜。
(说书先生是吧?)
-《莺莺传》浅读
《莺莺传》自问世以来,便存在不小的争议,描写崔莺莺的过程可以说是矛盾的,一方面借张生之口用“尤物”等贬义词去形容她,另一方面又把她塑造成了因为张生无情无义而被抛弃的受害者。(莺莺被抛弃的这段是不是很熟悉?和游戏中张辰瑞突然地不辞而别刚好对应上)作者元稹在撰写的过程中到底是何种心思?又为何给莺莺这样的人设,这些就留给看官们去自行定夺了。
但,故事并没有随着张生抛弃莺莺就这么结束
故事的末尾,崔张二人已各自成家,有次张生偶然路过崔家的门口,想借表兄之名再见莺莺一面,原文用:“怨念之诚,动于颜色”。来充分表明张生的诚意和悔恨,但直到最后离去,莺莺都不曾与他相见。为了让张生断了念想,莺莺还是给其回了一封信,二人至此各奔东西。
原诗是这么说的:
弃置今何道,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
大概意思是:你和我的感情已经是过去式了,希望你将对我的这种情感用来珍惜你眼前的人。
不同于《西厢记》的圆满结局,《莺莺传》所传达给读者的,又是另外的一层悲剧内核:莺莺在思想上的左右横跳,表示了她对爱情的渴望,但又苦于身份以及传统思想观念的枷锁,直至最后被张生抛弃,也只能体现出无奈和释怀,暗示封建社会荼毒之下的年轻人们只能听从命运的摆布。
PS:我在写这段的时候,有种又扯回纸嫁衣二的感觉,不过还好及时打住(笑
-《西厢记》浅读
《西厢记》的内容在封建礼教色彩上有着较强的抨击性,作者王实甫在撰写地过程中突出表达了自己看待年轻人在爱情的自由和独立上是不可干预的。
也借机讽刺了在长久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就是联姻的错误观点下所引发的一系列悲剧(郑恒的死,如果没有崔父的安排,那俩人也就不会相识,更不会白白送了性命)
这种超前的观点在元代是极为罕见的,自《西厢记》面世以来,随着改朝换代的发展,对于历朝历代的人们以及环境影响尤为深远,更有甚者将其与《红楼梦》做比较,认为两者已经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中难以达到的高度,有着永恒且无法磨灭的光辉。
(本次纸四的取材,属实高,吾只得佩服二字赠与)
-开篇拓展
纸四的主体剧情脱离了前两部的背景,这次全新的两位主人公跟随玩家视角来到了和葬铃村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益昌镇,昏暗的场景加上游戏动画表现方式的提升,在上线首日,便取得了不俗的热度。鄙人在完整的体验了内容后,便“赶”出了这篇评价。纸四相较于前作来说优秀么?不足之处又提现在哪些地方?还请看官们耐心待我慢慢道来。。。。。。(呃,写的有些放飞自我了,考虑到完整性,没有较大篇幅的删减,所以本次的评论非常的。。。长)
-剧情(警告!存在剧透,未玩慎看)
正如纸三的架构布局,本次纸四的剧情一样贴合原作,没有像前作那样给玩家留下残念。重归于好的二人美满且甜蜜,没有刀子和遗憾的结局才是众望所归!
PS:(由于二次创作的缘故,本作的男女主属于冰释前嫌,所以更多应该是在致敬《莺莺传》)当然游戏中也存在着不少致敬《西厢记》的内容,挑一个比较重点的讲一下:临近结局的时候,主角崔张二人在鬼魂崔茜姝的“帮助”下破镜重圆,对应《西厢记》中张君瑞和崔莺莺在红娘的帮助下最终喜结连理。(点到即止,剩下的,就留到小伙伴们在游戏中自行探索吧)
那,这次在剧情上的改编能算成功么?个人觉得,差点味道。看的出来,纸四为了让塑造的角色更加饱满,在剧情上耗费了不少的笔墨,但在章节内容的把握度上不够明确。头轻脚重,尤其是第五章的开始,安排的剧情对话远大于解密内容,给人一种游戏剩余时间已经不足以去慢慢交代剧情了,只得匆忙安排角色对完话,剩下的就等解密结束,片尾出字幕,全篇完。因此,第五章的游戏中,我完全没能体会到前作高潮的那种畅快感,就这么平平淡淡的结束了。(人物点评请看杂谈三)
幸亏氛围做的还算不错,配合上时不时“窜”出来的前代女主回忆杀,在刺激和惊悚的游戏过程中也能有一定的体验。
评分:就表现形式上只能给到三分,取材虽源自《莺莺传》和《西厢记》,但游戏的表线过于单一,在玩家没有理解暗线的剧情之前,很难明白其核心想要表述的内容。既没有明确充分体现出《莺莺传》的那种悲剧内核,也没有《西厢记》那么出彩的剧情设计。出场人物众多,但印象深刻的没几个,除主角二人外,我就记得个坏心眼的郑老爷。由于结局是happy end三分可额外加一分。
总分:四分(具体剧情点评请看杂谈四)
-解密(难度前三关适中)
对比于前三作来讲,本次的解密是集前作精华于一身,你能在纸四解密里看见之前任意一作的影子。关卡种类多样,前三关大部分内容对于难度的拿捏比较到位,属于那种困而不难,好好研究就能过关。历经前三作道士培训的课程,在本次纸四的游戏解密中,游戏体验还是有不少提升的。至于四关和五关,我的建议还是老老实实看广告吧。
评分:这次的解密对比前系列的一些作品,难度稍有下降,且惊喜和创意点较少,新意点不够突出,略有平淡,但碍于侧重点在剧情,可以给到四分。
-杂谈(日常评论吹水,仅代表个人观点)☯
开篇二问
其一:灵感上的枯竭如何解决?
嗯,纸嫁衣四通了,我在甜完了崔张二人的故事后,开始思索担忧了起来,四的整部流程都在给我透露一种信号:场景设计和创意上的惊悚感已所剩无几
无论是从关卡,还是场景,都存在着这种问题。可能只是我个人的感觉,从第三部开始,第三部,第四部的章节流程,无论是关卡解谜的开发上;还是场景的交互上,都是无法和一二部的内容去比较的。第四部的很多惊悚解谜点,有些还没触发,你就已经知道了会以哪种形式去吓你,这就少了很多刺激感,和前两作一对比,落差自然就出来了。
目前四还是有着自己的特点,可再往后的作品呢?我在此画下一个大大的问号。玩家笑着调侃,纸五,纸六什么时候上线?随着续作的开发与深入,难度系数也会越来越高,灵感的缺乏对于后续内容的展开无疑是致命的,该如何长久的保持灵感在线,这是尤为重要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
其二:玩法上的创新如何保证?
纸二主打故事线的来回穿插,纸三主打男女角色操作的来回切换,而纸四则是把前三作的玩法汇集于一身。后续在玩法上的拓展,成了仅次于灵感枯竭的第二大问题。四在部分解密上,之所以不会卡太久,也正是因为有前作内容的帮助,有据可依了属于是。
如何保证玩家对于续作游戏的新鲜感?又该如何保证在解密的内容上让玩家眼前一亮?这些不是单靠收集道具解锁关卡和几个华容道能够改善的。
是继续依赖传统模式的解密数量去支撑内容,还是寻求新的玩法加入游戏去改变现状?这也成了不得不去面临的问题。
其三:游戏人物点评
上文中提到,本次在题材选取上有两部作品,将其角色带入进游戏后,我们可以发现,游戏角色的塑造和取材作品并不相同,性格相差甚远。
张辰瑞:对应原作中的张生。
比起《莺莺传》中的人间之屑张生,取材应该是更靠近《西厢记》中的张君瑞,果敢,睿智,有担当。前期埋下伏笔,男主的谜语人和不辞而别,更有《莺莺传》张生的感觉。而中期开始转变方向往张君瑞靠拢的手法则有些生硬,但偏偏这个时候更多给到的却是女主视角,后期除了救女主献身外,男主给到女主的帮助多数竟然只有工具和提示上(前期的感情线太薄弱了)
在男主视角下,大多描写体现在行为上,所以从头至尾男主心理描写一直过于缺乏,要知道,男主只是不善于表达,不代表内心里的描写就可以舍弃了,败笔之一。虽然最终女主和玩家明白了男主的心思,可此之前没有印象深刻的内容去衔接,败笔之二。(三当中,对于申王二人的刻画比四自然且深刻太多了)
崔婉莺:对应原作中的崔莺莺
无论是《莺莺传》还是《西厢记》,书中的崔莺莺都不曾像游戏中的这么洒脱豁达,敢爱敢恨。游戏在人物描写上,女主的存在感是极强的,和原作中崔莺莺软弱纠结的性格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这两位跨越了百年之久,以不同时代的背景设定下同时出现在玩家面前,一个为了爱的人敢去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而另一个则受限于当时环境的影响,随波逐流,抱憾终身。(这或许是为什么游戏中和女主同名的崔婉莺存在感如此之低的原因)
崔茜姝:对应封建社会中无法出声的牺牲品
这个角色,在原著中是不存在的,属于游戏二次加工后的产物,但妹妹所反映的人物性格,我们可以将其看作是封建社会背景下贪念荣华富贵的缩影,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只可惜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最终在郑老爷的阴谋下被献祭于葬老六,实属罪有应得。
郑家全体:对应封建社会信奉迷信教派的化身
这里也和原作中对应的郑家长子郑恒有所出入。但就游戏而言改编地非常成功,体验这段剧情的时,我尤为气愤。他们就如同将死之人在临死前盲目地寻找救命稻草一般,将崔家姐姐(实际是妹妹)骗至过门,以改变郑家的惨状。然而正如同封建社会那将倾大厦一般,他们的献祭失败了,全家老小死于大火,无一幸免。
游戏的最后,郑家全体化身纸人挡住了男女主的退路,他们希望如同百年前献祭崔茜姝那般困住他们。然而事与愿违,在两人在通力配合下,最终逃出升天。这段不仅预示着,封建社会已然成为了过去式,只有打破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将爱情把握在自己手上才能获得幸福。
其四:剧情的推动发展走向(吐槽)
我比较好奇,四的故事架构是不是换了编剧,和前作的割裂太明显了,前三部,无论哪部在设计上,都没有四设计的这么深奥难懂。
本作在暗线上花费的时间过多,以至于表线平淡无奇。取材上乘,可不知为何到了游戏里就变成了水鬼抓交替这么个故事。(难道这就是所谓的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配角人物的安排与描写也没前几部那么令人深刻了。郑枚曲除了引出个名外,妥妥的工具人(郑枚曲:我有话说,你礼貌吗)原剧中,郑恒全篇的占比可不算低,虽然最后撞死就是了。
另外就是比起前作,本作留下的细节问题也非常的多,崔茜姝为什么会找到女主,又是什么方式找到了女主和她男友,为什么不直接找女主而是找了她的男友,这背后又是谁帮助女鬼送了请帖,这些都没有交代,一句冥陀兰幻觉解释便匆匆结束没了下文。
另外,每作的特色也没了,纸一吓人的四楼大爷和知恩图报小朋友;纸二阴童子那瘆人的童谣;纸三为了给申墨卿报信魕娘子已被替换的纸人鬼,这几位的印象可太深刻了。那纸四的呢?你别和我说郑枚曲啊(恼),特色怎么能丢了呢?
然而,可惜的不仅仅只有么些个角色,在前三部作品中,更突出了鬼帮人,人害人的这另外一个隐线主题,全篇点明:“比鬼神更恐怖的是人心”。但这句话的体现,在纸四中也就侧写在了郑老爷的几句台词里,实属遗憾。所以,本作综上所述,总评价只能给四星。
-感想
因为喜欢中式恐怖和传统文化的解密而开始关注纸嫁衣,从十三号病院一路走来,我也能算是纸嫁衣的忠实粉丝了。对于这个ip充满了热爱,所以下面我想说一些实话,尽管它会有一些刺耳:
本次四,我是不满意的,无论是从人设,还是剧情上,有一种非常赶,忙于结束的感觉,比起前面的任意一作都有着较大的距离。
这么发展下去,续作灵感枯竭和重复关卡的解谜已成为了一种必然,再往后那真就只能吃IP和磕CP了。
有人问,这算炒冷饭么?我觉得不算,因为炒冷饭的前提是你得已经积攒了不少过去的内容,且能通过这些内容打情怀牌来让玩家买单,那纸嫁衣达到了这个门槛么?很明显,没有。
所以,对于续作,我抱有一丝担忧,一年两作,真的还能有足够的内容和创意去写下面的故事么?
-入坑建议
纸四虽然晦涩难懂,但不乏是一个好故事。如果你是纸嫁衣的忠实粉丝,那这部绝对要亲自体验一番。萌新小白最好还是先放一放,在体验此作之前,还是先去体验前作吧。(毕竟本作不是那么能玩懂的。。。)
-
最后,我还是想催下五(前提:保证质量)

2
2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