惭英对 学生时代 的评价



惭英

TapTap玩赏家
2025/5/2
一次第二人生的奇妙体验
让人重回童年,再活一遍的养成游戏,后期稍显乏味,整体被细节拖累的瑕不掩瑜的佳作。
从宣传中打着“拟真中式题材”“校园养成游戏”不难看出,本作与几年前的《中国式家长》有一定的相似之处。而实际游玩下来,笔者的感受是,《学生时代》是一款加量、加强版的《中国式家长》,但并非所有的一味堆料都有着正向的作用。
养成系统:细致入微,面面俱到
和《中国式家长》相比,《学生时代》的养成无疑要更复杂。
抛开学校里的各门成绩不谈,玩家扮演的角色林林总总、前前后后统共有智商、情商、体魄、信任、阅历、成就点、心情、金钱、体力等等十余个数值点,每种数值都有着相应的用处,智商、情商、体魄作为玩家的数值基础自不必多说,信任、金钱是某些特殊事件的消耗品,心情影响着每回合的体力恢复量,阅历、成就点达到一定等级可以解锁一些天赋点……
如此设计,好处是玩家有着多样的途径和方式来塑造独属于自己的角色,缺点自然也一目了然,到了游戏的中后期,面对这么多数值点,初次游玩的玩家容易陷入一种“不知道该干嘛”的困境。
在游戏中存在着丰富而多样的随机事件,有单回合的小事件,也有持续数个回合的长线事件。完成事件会根据对应结果给予或扣除相应数值。自然,这部分是融梗的重灾区,许许多多陈年旧梗都可以从中寻觅到。这无疑给游戏增添了许多乐趣,同时完成长线事件还有对应成就,全收集玩家是不能错过的。
社交系统:挚友恋人,伴我身旁
《学生时代》与《家长》最大的区别应该就在于,它有着一套完整的交友系统。在游戏中,玩家可以从多达八位性格、特长各异的男男女女中选择结交,每个同伴都有着自己的剧情路线,总有一个人能戳中你的儿时回忆。随着自身情商的提高,能结识的好友数量也越来越多。
就像现实中的交友是互利、双向的一样,游戏里当双方的好感度达到一定程度后,玩家的角色会获得好友提供的不同buff,同时还能解锁其特有的行动,譬如和肖清雅拼拼图、和谭梓君弹钢琴等等,而这类行动所获得的属性提升往往是远超常规行动的。
随着好感度的上升,同伴也会一步步从熟人到朋友、密友以及最后的挚友。自然,如果是异性伙伴,可以选择和其表白从而成为恋人,成为恋人后又会解锁新的亲密度系统。亲密度达到一定数值,结局结算时就可以顺利和心目中的ta步入婚礼的殿堂。
小游戏:丰富多样,趣味均衡
为了使游戏不仅仅只是视觉小说那样的文字对话,《学生时代》在其中内嵌了种类多样的小游戏,还有包括各种小学初高中的题目问答。有一说一,在游玩过程中部分题目还真让笔者汗流浃背,幸好制作组没有设置时间限制,否则真要折戟在初高中题目上。
而大多数小游戏的难度都比较的低,不过也有一两个重量级小游戏尤其费脑子。幸好,部分小游戏玩家可以选择消耗心情来直接完成。
结局与多周目:本以为清北是终点,没想到只是开始!
和《家长》类似,在参加完高考后,游戏就迎来了结局,在这里系统会根据玩家的属性、经历、人际关系以及高考成绩来生成一个对应的结局。是成为出类拔萃的企业家,作为鹅城的骄傲被立碑记功,亦或是和爱人度过自己平淡而又幸福的一生,一切皆取决于玩家自身。
同时,虽然在《中国式家长》里,考上清北可以说是终极目标了,但在《学生时代》里,数值膨胀严重,有的是比考上清北更难的成就,因此多周目不再迷茫,埋头刷刷刷!
不过相比较《家长》熟练后几小时就能结束一周目,《学生时代》的一周目少说也要十余个小时,这对于想要达成多结局是全收集的玩家来说自然要耗费更大的精力。
而游戏中同样有着相关的成就系统,玩家在达成相关成就后会获得成就点,点数可以解锁一些初始buff,从而让玩家的多周目可以更加轻松。
整体评价:让人重回童年、再活一遍的优秀养成游戏
笔者认为,《学生时代》可以看作对《中国式家长》的继承和超越。在内容上进行了大量的堆料使得游戏异常丰满,本身出色的游戏性使得“活出一个第二人生”也并非妄言。
让人重回童年,再活一遍的养成游戏,后期稍显乏味,整体被细节拖累的瑕不掩瑜的佳作。
从宣传中打着“拟真中式题材”“校园养成游戏”不难看出,本作与几年前的《中国式家长》有一定的相似之处。而实际游玩下来,笔者的感受是,《学生时代》是一款加量、加强版的《中国式家长》,但并非所有的一味堆料都有着正向的作用。
养成系统:细致入微,面面俱到
和《中国式家长》相比,《学生时代》的养成无疑要更复杂。
抛开学校里的各门成绩不谈,玩家扮演的角色林林总总、前前后后统共有智商、情商、体魄、信任、阅历、成就点、心情、金钱、体力等等十余个数值点,每种数值都有着相应的用处,智商、情商、体魄作为玩家的数值基础自不必多说,信任、金钱是某些特殊事件的消耗品,心情影响着每回合的体力恢复量,阅历、成就点达到一定等级可以解锁一些天赋点……
如此设计,好处是玩家有着多样的途径和方式来塑造独属于自己的角色,缺点自然也一目了然,到了游戏的中后期,面对这么多数值点,初次游玩的玩家容易陷入一种“不知道该干嘛”的困境。
在游戏中存在着丰富而多样的随机事件,有单回合的小事件,也有持续数个回合的长线事件。完成事件会根据对应结果给予或扣除相应数值。自然,这部分是融梗的重灾区,许许多多陈年旧梗都可以从中寻觅到。这无疑给游戏增添了许多乐趣,同时完成长线事件还有对应成就,全收集玩家是不能错过的。
社交系统:挚友恋人,伴我身旁
《学生时代》与《家长》最大的区别应该就在于,它有着一套完整的交友系统。在游戏中,玩家可以从多达八位性格、特长各异的男男女女中选择结交,每个同伴都有着自己的剧情路线,总有一个人能戳中你的儿时回忆。随着自身情商的提高,能结识的好友数量也越来越多。
就像现实中的交友是互利、双向的一样,游戏里当双方的好感度达到一定程度后,玩家的角色会获得好友提供的不同buff,同时还能解锁其特有的行动,譬如和肖清雅拼拼图、和谭梓君弹钢琴等等,而这类行动所获得的属性提升往往是远超常规行动的。
随着好感度的上升,同伴也会一步步从熟人到朋友、密友以及最后的挚友。自然,如果是异性伙伴,可以选择和其表白从而成为恋人,成为恋人后又会解锁新的亲密度系统。亲密度达到一定数值,结局结算时就可以顺利和心目中的ta步入婚礼的殿堂。
小游戏:丰富多样,趣味均衡
为了使游戏不仅仅只是视觉小说那样的文字对话,《学生时代》在其中内嵌了种类多样的小游戏,还有包括各种小学初高中的题目问答。有一说一,在游玩过程中部分题目还真让笔者汗流浃背,幸好制作组没有设置时间限制,否则真要折戟在初高中题目上。
而大多数小游戏的难度都比较的低,不过也有一两个重量级小游戏尤其费脑子。幸好,部分小游戏玩家可以选择消耗心情来直接完成。
结局与多周目:本以为清北是终点,没想到只是开始!
和《家长》类似,在参加完高考后,游戏就迎来了结局,在这里系统会根据玩家的属性、经历、人际关系以及高考成绩来生成一个对应的结局。是成为出类拔萃的企业家,作为鹅城的骄傲被立碑记功,亦或是和爱人度过自己平淡而又幸福的一生,一切皆取决于玩家自身。
同时,虽然在《中国式家长》里,考上清北可以说是终极目标了,但在《学生时代》里,数值膨胀严重,有的是比考上清北更难的成就,因此多周目不再迷茫,埋头刷刷刷!
不过相比较《家长》熟练后几小时就能结束一周目,《学生时代》的一周目少说也要十余个小时,这对于想要达成多结局是全收集的玩家来说自然要耗费更大的精力。
而游戏中同样有着相关的成就系统,玩家在达成相关成就后会获得成就点,点数可以解锁一些初始buff,从而让玩家的多周目可以更加轻松。
整体评价:让人重回童年、再活一遍的优秀养成游戏
笔者认为,《学生时代》可以看作对《中国式家长》的继承和超越。在内容上进行了大量的堆料使得游戏异常丰满,本身出色的游戏性使得“活出一个第二人生”也并非妄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