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学系统说明
修改于08/131298 浏览攻略区
本帖也算是对本次布衣卿相更新的太学系统进行简单的整理,希望各位玩家能多多参与并讨论:
开启条件
当玩家爵位为帝爵、阶段为国族阶段,即可开启太学系统。通过学派推演中的著经立传获得太学教材,便可制订招生标准、学制等规则,进行批量的人才培养。
察举制
势力处于国族阶段时,即可使用察举制。当郎署有空位时,我方拥有爵位的庶室家族中没有官职与任务、非门客、非郎官、非家主的成年男性可被察举。每年1月系统将根据人物的各个属性筛选出人才,分为"知兵法"、"文学"、"贤良方正"、"茂才"、"孝廉",玩家选择留用后,这些人才便会进入郎署。人才作用将在郎署相关进行说明。

察举评选
说明:军事能力高时,人才筛选为"知兵法";教育、祭祀能力高时,人才筛选为"文学";智略高、心性好时,人才筛选为"贤良方正";智略较低、心性较差时,人才筛选为"茂才";育民、养生能力高、心性好时,人才筛选为"孝廉"。(集贤令集贤人才筛选条件均为"贤良方正")
设置相关
在开启太学系统后,都城学府中会出现太学。可对太学进行多种调整。

太学示意
简单说明:
在太学官员里,可以通过任命博士祭酒和经书博士,提升教学效率;在指定教材中,可以选择学生学习的教材经书;在学制调整中,可以调整太学招生的标准与学制。
在学制调整中选择自主招生,将在每年6月10号进行招生,在弹出的谏言界面可以同意或拒绝这些学生进入太学。
若国内没有符合标准的人物或太学生数量到达上限,则不会有太学取士谏言。
批准学生进入太学后,在学府中的太学生栏目可以查看当前正在学习的太学生,也可消耗君威推荐进太学。可通过右侧操作按钮提前将人才任命官职(即君主特典作用)。
教学效率说明:
教学效率越高,太学生学习效果越好,教的就越快,可在尽量短的时间内讲完教学进度,若教学效率比较低,同时要求完成教学进度,就需要调整学制,学制越长,太学讲学越充分。初始教学效率为0%,每一学制增加5%教学效率;太学经费最多增加10%教学效率,博士祭酒最多增加20%教学效率,每个经书博士最多增加5%教学效率,教学效率最高为70%。
职业期许说明:部分史传人物或者实施了各个职业的第一个引申政策即可获得相应的职业期许。
学习过程说明:
学生学习在太学学习中的学习效果与自身智略、教学进度、博士祭酒的教育能力、自身的能力政策数、教材的能力政策、自身的年龄、正面心性的太学博士等因素有关。
博士祭酒的智略、流派、心性共同影响其教育能力,教育能力又与学制、经费一同影响教学进度;学生智略越高,学习效果也越好,教学进度和学生智略共同影响最终的学习效果。
自身的能力政策数量、教材的能力政策则决定学生能习得的能力政策范围与数量。
太学博士正面心性会改变低年龄学生心性,并非提升学习效果。当学生年龄达一定程度后,心性难以被改变,年龄不影响学习效果判定,学习效果主要看教学进度。同样的,正面心性的太学博士的教育能力越高,改变低年龄学生心性概率越大,并非单纯参考太学博士的人数。
已历学时与教学进度说明:
已历学时,即该学生在这里学习的时间。每个月对教学进度的成功率(成功率就是教学效率)进行计算,成功时,教学进度+1,否则教学进度不变化。每当学制结束时,会进行教学进度的结算,每年计算能否提升智略或者学会政策/能力。
这里我举个通俗易懂的例子:
即教学进度能转化为成功率,若教学进度为30%,就有30%的基础成功率;再计算出这个学生学有成效的几率(学生个人智略/100),假设教学进度成功率、学有成效几率占比各为一半(实际上教学进度成功率占比可能多一点),则学生学会政策/能力最终成功率为:
教学进度/2+个人智略/200。若教学进度为满值且学生智略非常高,则学会的概率为100%。
太学考试
当成年学生的学时达到其学制时间,便可参与太学考试。在考试中,玩家可以选择考试的科目以及录取科第的标准。学生将根据其在各项科目中的发挥取得上第、中第、下第、不第其中一种科第,并根据考试难度决定其在本次考试中实际取得的科第与成绩。

太学岁试
考取上第获得高第补吏身份;考取中第获得郎中身份;考取下第获得太子舍人身份;考取不第获得文学掌故身份。
成绩公布后,可以选择钦点不第人才,黜落上第、中第、下第人才。
考试科目说明:
才思科:取决于考生智略的高低,若单选此科,智略高于50的考生便可考取上第。
策论科/力行科:取决于与考生携带的指定教材内容相同的政策数/能力数,并非考生自身的政策数/能力数。考生携带的政策数/能力数与教材相同数达到两个及以上考取上第,考生携带的政策数/能力数与教材相同数达到一个考取中第,考生不携带与教材相同的政策/能力或者没有指定教材时考取下第。
品行科:取决于心性的好坏,心性为智、仁、信、礼的考生考取上第;心性为义、疑、嗔的考生考取中第;心性为贪、痴、慢的考生考取下第。
实务科:主要取决于考生各个能力(属性)的平均值,能力(属性)平均值大于90的考生考取上第。
太学岁试中考生最终的录取科第取决于玩家所选考试科目的最低科第(即所选各单个考试科目的科第进行比较,取最低的科第),需要注意的是,考生根据自身祭祀能力与考试难度,存在发挥超常或失常的可能性。
郎署相关
通过闾里——郎署即可查看,成员包括被察举出来的地方世家的子弟以及经过太学学习选拔出来的人才。郎署身份及其可直接任命官职关系如下所示:

郎署身份对应任命官职关系图
通过该图,可以直观看到郎署身份对应任命官职关系,便于玩家去任用官职。
太学清议
在太学清议中可以查看右侧的士林领袖和士林大家。自身流派与国家主流相同的朝堂官员、庶士家族成员、邦士宗亲、邦士公卿,以及国中的圣人、亚圣都可以成为士林领袖与士林大家。

太学清议
在拥有一个士林领袖后,每年12月,太学便会根据国家势力的各项分数得出清议结论,不同结论会带来不同的效果。
时政看法分数说明:
各个方面的分数范围为-60分到90分,各个方面取决因素如下:
德政方面分取决于朝堂、内朝、军府、禁中、地方官员中人才心性为智、仁、礼、信、义的人物比例。
用贤方面分取决于朝堂、内朝、军府、禁中、地方官员中拥有太学身份的人物比例。
正统方面分取决于国家正统值,正统值为0-10,分数为-60;正统值为11-20,分数为-30;正统值为20-39,分数为-10;正统值为40-59,分数为10;正统值为60-70,分数为30;正统值为71-90,分数为60;正统值为91-100,分数为90。
民生方面分取决于全国生育率大小,生育率低于-0.5%时分数为负。
利益方面分取决于学制调整——太学经费,每个等级的效果有详细说明。
清议结论先判断哪个方面分的绝对值最高,再判断该方面分为正数还是负数。当多个方面分一样高时,会进行优先级判断,若利益方面分与其他方面分同高则优先清议利益方面分给的结论;非利益方面分同高则清议随机方面分给的结论。
全部清议结论如下:
德政方面分最高时,清议结论为君明臣直,buff详细为:贤能产出+30%
德政方面分最低时,清议结论为君昏臣奸,buff详细为:贤能产出-60%
用贤方面分最高时,清议结论为亲贤远佞,buff详细为:人望+30
用贤方面分最低时,清议结论为亲佞远贤,buff详细为:人望-60
正统方面分最高时,清议结论为传承有序,buff详细为:正统+3/年
正统方面分最低时,清议结论为正统失序,buff详细为:正统-6/年
生育方面分最高时,清议结论为爱民仁主,buff详细为:全国叛心-3/年
生育方面分最低时,清议结论为弃民蠹贼,buff详细为:全国叛心+6/年
利益方面分最高时,清议结论为尊贤重道,buff详细为:
主流文化传播速度增幅+30%
公卿家族不满-1/年
庶室家族不满﹣1/年
利益方面分最低时,清议结论为轻慢道统,buff详细为:
主流文化传播速度增幅-75%
公卿家族不满+3/年
庶室家族不满+3/年
buff详细在国家状况里面查看。

太学清议buff显示
传授技艺说明
国族阶段实施完各个职业的第一个引申政策后获得相应的职业身份,当任命的经书博士拥有职业时,可以给太学生传授相应职业的技艺,传授概率与太学经费、学生智略有关,并且在每年年终进行结算。
其中技艺buff为特长类buff,可以重复升级,分为五个等级,分别为技-术-法-艺-道,技为+5%,术为+10%,法为+15%,艺为+20%,道为+25%。
需要说明的是,治士、文士职业拥有多种技艺,治士、文士职业经书博士会根据自身的部分属性决定其会传授哪一种技艺。
经书博士传授给学生的全部技艺buff如下:
当任命的经书博士拥有“农士”身份时,学生可获得的技艺buff为:
农技-农业能力+5% 农术-农业能力+10%
农法-农业能力+15% 农艺-农业能力+20%
农道-农业能力+25%
当任命的经书博士拥有“军师”身份时,学生可获得的技艺buff为:
御技-军事能力+5% 御术-军事能力+10%
御法-军事能力+15% 御艺-军事能力+20%
御道-军事能力+25%
当任命的经书博士拥有“文士”身份时,自身属性侧重教育时,学生可获得的技艺buff为:书技-教育能力+5% 书术-教育能力+10%
书法-教育能力+15% 书艺-教育能力+20%
书道-教育能力+25%
当任命的经书博士拥有“文士”身份时,自身属性侧重祭祀时,学生可获得的技艺buff为:
乐技-祭祀能力+5% 乐术-祭祀能力+10%
乐法-祭祀能力+15% 乐艺-祭祀能力+20%
乐道-祭祀能力+25%
当任命的经书博士拥有“文士”身份时,自身属性侧重工程时,学生可获得的技艺buff为:
数技-工程能力+5% 数术-工程能力+10%
数法-工程能力+15% 数艺-工程能力+20%
数道-工程能力+25%
当任命的经书博士拥有“医者”“医士”身份时,学生可获得的技艺buff为:
医技-养生能力+5% 医术-养生能力+10%
医法-养生能力+15% 医艺-养生能力+20%
医道-养生能力+25%
当任命的经书博士拥有“治士”身份时,自身属性侧重维稳时,学生可获得的技艺buff为:
刑技-维稳能力+5% 刑术-维稳能力+10%
刑法-维稳能力+15% 刑艺-维稳能力+20%
刑道-维稳能力+25%
当任命的经书博士拥有“治士”身份时,自身属性侧重育民时,学生可获得的技艺buff为:
民技-育民能力+5% 民术-育民能力+10%
民法-育民能力+15% 民艺-育民能力+20%
民道-育民能力+25%
当任命的经书博士拥有“治士”身份时,自身属性侧重施政时,学生可获得的技艺buff为:
政技-施政能力+5% 政术-施政能力+10%
政法-施政能力+15% 政艺-施政能力+20%
政道-施政能力+25%
当任命的经书博士拥有“谍者”身份时,学生可获得的技艺buff为:
弓技-谍战能力+5% 弓术-谍战能力+10%
弓法-谍战能力+15% 弓艺-谍战能力+20%
弓道-谍战能力+25%
当任命的经书博士拥有“辩士”身份时,学生可获得的技艺buff为:
礼技-外交能力+5% 礼术-外交能力+10%
礼法-外交能力+15% 礼艺-外交能力+20%
礼道-外交能力+25%
批量获得满级技艺buff的方法:任用带职业身份人才担任经书博士,任用多个较高智略的人才进入太学学习,太学经费拉满,考试难度选择上第,确保各个人才可以充分学习从而获得满级技艺buff。需要注意的是,不第的人物可以使原先的出身加一级,因此需要在学生考试获得高第补吏身份之前获得满级技艺buff。
注:人才可以获得不同职业的技艺buff,如下图所示:

特长-技艺buff
玩法说明
进入国族阶段后,首先需要指定教材,将学制调整为一岁制、太学经费调整为雅致,同时推荐无身份人才进入太学,在每年岁试时,考生科目只选择才思科,从而确保短期内原来圣人阶段的各个官职人才逐步获得相应身份。
等到原来圣人阶段的朝堂官员大多都获得相应身份时,这时有两个玩法,①对学制、考试科目、太学经费不做调整,确保朝臣谏言人才进入太学或者推荐察举、集贤人才进入太学能大量考取名次,大量安排在到郡、州等官职就职;②学制调整为三年制、考试科目全选、太学经费调整为骄奢,任命不同的带职业身份的人才担任经术博士,推荐高智略人才进入太学重点培养,确保人才可以获得技艺buff,每到太学岁试时,若考取较好名次(与上次考试名次相差不少)的考生未获得满级技艺buff(+25%),将该考生黜落为不第确保身份不升到高第补吏,重新学习直到获得满级技艺buff,之后在教学进度里对该生进行摒出操作即可,可以批量培养携带不同满级技艺buff的人才。
最后,如果有其他不懂的或者关于太学的其他玩法,欢迎在评论区进行留言讨论,我会进行补充。
[补充说明]
本人也将各个爵位进行了整理,欢迎各位玩家进行参考。
爵位提升条件:庶士家族爵位需依赖谏言事件触发,且操作面板仅对公卿家族开放,玩家无法直接通过界面操作调整。
爵禄田与免税政策说明:
进入国族阶段后,庶士家族的爵位决定其可拥有的爵禄田数量,爵禄田免税而私田需缴税。爵位越高,爵禄田上限越高,间接影响家族经济实力。
各个爵位等级及其带来的外交加成如下:

爵位等级对应的外交加成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