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真的不配当天吗?
修改于2022/11/282004 浏览建议吐槽
吴起(公元前440年-公元前381年),中国战国初期军事家、内政家、改革家,法家、兵家代表人物。卫国左氏人。
吴起一生历侍鲁、魏、楚三国,通晓兵家、法家二家思想,在内政、军事上都有极高的成就。
担任鲁国将军时曾击退不可战胜的齐国的入侵;担任魏国主将屡次破秦,用五万没有战斗经验的人打败了秦军50万,尽得秦国河西之地,吴起担任首任郡守,改革魏国兵制,创立武卒制。魏武卒的体能选拔标准如下:
1:每个士兵必须要能拉开120公斤的弓弩
2:每个士兵必须要身披重甲*1、铁头盔*1、弩*1、箭矢*50、长戈*1、配剑*1、三天粮草,然后半日行军100里。
《荀子·议兵篇》: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
成就魏文侯的霸业;任命吴起为令伊(相当于国相)时主持改革,史称“吴起变法”经过吴起变法后的楚国国力强大,向南攻打百越,将楚国疆域扩展到洞庭湖、苍梧郡一带。公元前381年,楚国出兵援助赵国,与魏军大战于州西。楚军穿越梁门,驻军林中,饮马于黄河,切断魏国河内郡与首都安邑的联系。赵国借助楚国的攻势,火攻棘蒲,攻克黄城,楚、赵两国大败魏军。诸侯都畏惧楚国的强大,但吴起的变法招致了楚国贵族的怨恨,也为自己埋下了杀身之祸。”前381年,楚悼王英年早逝,楚国贵族趁机发动兵变攻杀吴起。吴起在76场大大小小的战役做到了64胜,其余不分胜负。
吴起是一名文武全才的将领,军事上他拥有卓越统帅能力、先进军事思想,他料敌合变、爱兵如子,一个真正的百战不败之将,吴起在军事方面的成就在历朝历代都享有极高的赞誉。此外,吴起作为一名内政家、改革家,通过改革使魏、楚两国富国强兵,他在内政上的贡献也得到广泛赞誉。但是吴起贪恋功名,为取得成功不择手段。他杀了妻求将、为子不孝和好色的人格缺陷为这位文武全才的将领增加了人生污点,也成为文人墨客诟病的对象,我认为他当天是应该的,孙吴齐名,现在的影响力没有孙武大,他可能是因为他的兵法多数流失48篇现仅存六篇
同为卫国人的商鞅,受吴起的影响也很大,如在商鞅变法中的徙木立信和什伍连坐法都是仿效吴起的措施。百余年后,在秦国眉县的某个农户家里,一个白姓男子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可以在沙场上战无不胜、斩首立功,于是,也将自己的儿子命名为“起”
吴起是军政都有极大的贡献一个人,没有内政技能
反倒是一个在政治上没什么作为的卫青,有一个关于内政的技能
至臣:加10点威望,每一次战斗胜利减4点腐化
我反而认为这个应该是增加君主的威望,而不是减腐化
我认为这个技能更适合吴起
要是生硬的给吴起一个变法,那就会很怪
可以这样
削贵利国:增5点君主威望,每战斗胜利减4点腐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