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无史传人物补全(5):曹成公姬负刍

昨天 22:2871 浏览综合
姬负刍在游戏中出现在曹国,他就是曹成公。
TapTap
这个出场设定倒还合理,心性:《礼》
TapTap
据《左传-成公十三年》:
夏五月,公(即鲁公)……晋侯、齐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邾人、滕人伐秦。曹伯卢卒于师。
传:五月丁亥,晋师以诸侯之师及秦师战于麻隧。秦师败绩……。曹宣公卒于师。
鲁成公十三年(公园前578年),晋侯会同诸侯攻打秦国,引发后来的麻隧之战。应该在战后,曹伯(即游戏中的姬卢)在军中去世。(注:在经中称曹国君为’曹伯,传中却为’曹宣公‘。大概是因《春秋》身为鲁国官方编年史,使用的爵位为周初分封时,曹国的始祖曹叔振铎被封的伯爵。但在曹穆公杀兄自立后僭越称公,《传》便采用‘公’的说法。这是典型的经、传差异,类似楚称王但经坚持称呼其为‘楚子’。
传:曹人使公子负刍守,使公子欣时逆曹伯之丧。秋,负刍杀其大子而自立也。诸侯乃请讨之,晋人以其役之劳,请俟他年。冬,葬曹宣公。既葬,子臧将亡,国人皆将从之。成公乃惧,告罪,且请焉,乃反,而致其邑。(《经传集解》称“还邑于成公‘)
秋季,姬负刍趁曹伯去世,杀死其大子(即太子)自立。诸侯请求晋国讨伐他,晋国人却因他‘役之劳’,准备以后再讨伐。冬季曹伯安葬后,子臧(就是公子欣时)准备逃亡。姬负刍恐惧、告罪,请其返回:大概说明姬负刍的行为相当不得民心。
姬负刍就是曹成公。
鲁成公十五年(公元前576年):
癸丑,公会晋侯、卫侯、郑伯、曹伯、宋世子成、齐国佐,邾人同盟于戚。晋侯执曹伯归于京师。
传:十五年春,会于戚,讨曹成公也。执而归诸京师。书曰:「晋侯执曹伯。」不及其民也。凡君不道于其民,诸侯讨而执之,则曰某人执某侯。不然,则否。  诸侯将见子臧于王而立之,子臧辞曰:「《前志》有之,曰:『圣达节,次守节,下失节。』为君,非吾节也。虽不能圣,敢失守乎?」遂逃,奔宋。
过了两年,诸侯终于打算处理这件事,晋国把姬负刍抓了起来。《传》则认为错误不涉及到曹国民众,过错在’曹伯‘一人,所以说’执‘,可见似乎姬负刍不得人心到了一定程度。诸侯打算让子臧进见周王,立他为曹国国君。子臧却推辞说为君非吾节,不敢不守节,便逃往宋国。
一年后,公元前575年:
传:曹人请于晋曰……曹人复请于晋,晋侯谓子臧:「反,吾归而君。」子臧反,曹伯归。子臧尽致其邑与卿而不出。
曹国人两次向晋国请求释放负刍(当年正好爆发鄢陵之战)。晋侯便叫子臧返回,也释放了曹伯。子臧颇有见地地返还了自己的食邑与卿的职位。(日后吴国传奇人物季札也提及了他)
回国后,曹成公姬负刍的政治生活基本上跟随晋国活动,参加了许多晋国军事行动。在公元前555年冬季,即位二十三年之后,他跟随晋国与诸侯进攻齐国,正如父亲当年那样在大规模行动时死在军中。他的儿子姬胜即位,就是曹武公。姬胜在游戏中同样没有介绍。
总之,在自己父亲曹宣公(卢)逝世后,负刍杀死了曹太子自立,却几乎不得民心一度被抓,甚至靠自己兄弟和曹国人周转获救。在位二十三年(前578年-前555年),期间主要亲近晋国行动。
大周这里对负刍的设定大致没有问题,但似乎年龄设置的小了些:在我的存档中时间为前569年,也就是说游戏中负刍即位时十三岁,难以想象这么个年纪能成功弑兄夺位。大周中有些历史储君出现的似乎有些晚,以致年龄太轻,可以调节下。
另,由该记载我们似乎可以看出,’会盟‘也不仅仅’支持正统‘这么简单:历史中的晋国直接借着盟会把曹伯抓了起来,干预曹国内政。但显然晋国不能完全算作曹国的’王朝‘的天子’。而游戏里的‘会盟’却常常不痛不痒,常常用作防御性游戏装置,甚至还得派使臣一个个通知严重限制其规模,可见游戏中的’会盟‘设定不免有些粗糙了,可以考虑下丰富’会盟‘的游戏设计。
5
1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