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建议’会盟‘调整内容

修改于9 小时前93 浏览综合
“六月丙午,楚子合诸侯于申。……徐子,吴出也,以为贰焉,故执诸申。”
’会盟‘是一个颇有时代特色的游戏内容。可惜大周的设计尚且略有不足,目前游戏中的会盟的设立和后续增加成员等等必须安排使臣一个个造访,严重耗时,限制其规模。
对‘会盟’有几个小改进建议:
“十五年春,会于戚,讨曹成公也。执而归诸京师。
晋国是真能把德行有亏的君主抓起来,可是游戏中的小诸侯国君却像大爷一般,一个个都得派使臣去请,还有可能不赞成提议。
增加“问罪”:在会盟地,盟主可对篡位、失德,(国君评分不佳)之君提出制裁(抓进监狱)(王朝并感)
在国力对比达到一定程度,盟主可对会盟国内政进行一些干涉,如储君等。或在会盟各国之间调整地界。
达到一定国力的国家发起会盟时,消耗“国威”,强制召唤会盟诸侯或附庸前来,无需一一派遣使臣。
四月,诸侯伐郑。己亥,齐大子光、宋向戌先至于郑,门于东门。其莫,晋荀罃至于西郊,东侵旧许。卫孙林父侵其北鄙。六月,诸侯会于北林,师于向,右还,次于琐,围郑。观兵于南门,西济于济隧。郑人惧,乃行成。
可见,晋国对投靠楚国的郑国可以进行‘协同打击’,而大周中的’摇人参战‘的设计常常不很完善(虽然比游戏最开始时好了,那时‘请援’按钮似乎就是个摆设),与现实中大国动辄带着一群小国国君或代表出战的情景大相径庭。
除了’与子同仇‘(这东西居然强行绑定世仇)、诸侯争霸(该名分限定对方有会盟才行)外,可设计新的会盟名分,可号召会盟国参战。名分可设计成被宣战国曾对会盟成员宣战、有背叛或有其他恶行。#浅评一下
通过这些设定,或可使游戏中的外交更有意思。目前游戏中的外交比游戏最开始好了些,但还是常常附庸不像附庸、小国不像小国、会盟成员不像成员,动辄恶心一下。这些小国不像春秋时代从属于霸主秩序的国家,倒更像是某些现代跨国组织中的搅屎棍,削弱了游戏体验。
考虑到游戏中的王朝系统也很久没更新,‘会盟’的调整需求也不很急,但“无需一一派遣使臣’和名分还是建议做一做的。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