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者日志 #0:新人运营的作死实录,与BUG的初次邂逅!!!

修改于10/12184 浏览综合
​​
“这个制作人好像真的想教我东西,但我好像真的快把她气死了。”​
大家好,我是小吕,团队里的萌新运营兼宣传
当阿瑜(我们强大的制作人)让我以这个标题写一篇开发者日志时,我知道,“赎罪”的机会来了。
事情要从我们项目组备战 ​​2025 TapTap 聚光灯创作大赛​​ 说起。
本次的主题是——​​「你确定这不是BUG?」​​。​
TapTap
一、 天才的构想:当BUG不再是错误​
在第一次项目会议上,大佬们围绕这个主题展开了激烈(而我部分听不懂)的讨论。
我本来以为BUG就是程序报错,但团队很快达成了共识:​
我们要做的,是让“BUG”成为游戏的核心机制和叙事灵魂。​
在常规理解下又与‘bug’相关的解释为:故障,程序错误,缺陷
那么融合到我们的项目中,则是在对主题解构后分析项目组的开发实际,然后挑选合适我们的开发范围!(思路明确!)
简单来说,我们对主题进行三方面的解构——
玩法构思:反直觉操作的游戏,常见运行规则框架的故障、破坏、歪曲解构
叙事构思:打破正常的错误介入,违反常识,违反社会基本认知,不可名状,克苏鲁,恐怖,莫比乌斯
美术构思:扭曲元素,不可名状元素,伪人,外温馨内诡异的对比强调
核心设计思路:将“错误”从需要避免的“负面因素”,转化为游戏的核心“机制”或“主题”。
同样的我们分析了我们的项目组!队伍组成上有一扭扭奇怪呢!先跟大家介绍下——
  • ​阿瑜​​:​​制作人/主策/程序/美术/UI​​。 是的,一人成军,是项目的绝对核心。她思路清晰,杀伐果断,就是我有点怕她。
  • ​马老师​​:​​十多年经验的文案组长​​。负责把握叙事节奏,是项目文案质量的定海神针。
  • ​波波 & 小A​​:我们的​​文案策划双姝​​,一个有中厂实习经验,一个充满灵气,是叙事创作的主力军。
  • ​德哥​​:​​十年老数值​​,担任项目的数值顾问,深藏功与名。
  • 小吕:新人运营/宣传,负责宣传活动!
是的,我们的队伍结构有点畸形……我们没有美术,选择使用AI产出美术资源,美术不可避免的成为了我们弱势,但是这依旧不会打败我们!因为开会时我们全面的分析了——
1. 程序开发
•​劣势​:团队技术能力限定于2D开发,难以实现强表现力的动作游戏或复杂交互。
•​优势​:擅长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可落地的玩法,并在数据结构和规则设计上有深厚积累。
•​总结​:技术限制促使我们放弃华而不实的方向,转而深耕规则驱动型玩法,这反而有利于内容量的扩充和核心玩法的打磨。
•​可行方向​:专注于元游戏解谜、叙事冒险、策略棋盘、卡牌构建等核心乐趣源于规则和逻辑,而非视觉冲击的游戏类型。
2.剧情叙事
•​劣势​:“BUG”主题与叙事初看较难结合,且文案成员较多,需高效统筹以避免内耗。
•​优势​:拥有经验丰富的文案组长和多人团队,能确保叙事质量并将其与游戏性深度结合,这是团队最核心的资产。
•​总结​:“BUG”的深层含义(系统缺陷、认知错误)为叙事提供了巨大空间,能充分发挥我们在故事创作上的优势。
​•​可行方向​:采用悬疑侦探、Meta叙事、黑色幽默等风格,将“BUG”本身作为故事的核心谜题来展开。
3.美术表现
•​劣势​:依赖AI美术,无缘奖项角逐,且在UI/UX细节打磨上精度不足。
•​优势​:AI美术效率极高,能快速统一风格;其自带的随机性和瑕疵感与“故障艺术”高度契合。
•​总结​:放弃追逐顶级视觉表现,将压力转化为动力,促使团队更专注于玩法和叙事。同时,将技术劣势转化为独特的美学风格。
•​可行方向​:采用常规画风与“BUG”叙事形成反差,或直接利用AI生图的“Bug”点,塑造独特的视觉表现。
4. 游戏运营
•​劣势​:无专项运营成员,资金有限,缺乏大规模营销能力。
•​优势​:制作人具备从0到1的完整运营经验,并拥有一定的社群和社交媒体粉丝基础。
•​总结​:我们具备启动项目、建立初步口碑的能力,但缺乏将影响力放大的资源。重点应放在用游戏独特的创意吸引硬核玩家和评委。
•​可行方向​:采取社群优先策略,在开发期间就通过开发者日志等内容营造参与感;利用小红书/B站进行内容营销,展示创作过程;鼓励种子玩家进行口碑传播
一场会议,我们清晰的主题定义和结合项目实际,分析了可行的游戏落地方向,大大提升了每个队员的信心!(包括我!)
horizontal linehorizontal line
​二、 新人的作死:在我的BGM里无人能懂我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当阿瑜让我开始着手写开发者日志和宣传文案时,我的“作死”之旅开始了。​
作死行为一:在3D的海洋里质疑2D的船。
​虽然会议记录白纸黑字写着“​​团队技术限制,只能做2D​​”,并且分析了2D游戏在规则和数据结构上的巨大优势。
但我,小吕,一个玩着《城市天际线》长大的男人,潜意识里觉得模拟经营就得是3D才够味。
于是,我勇敢地向阿瑜提出了这个“宝贵”的建议。​
结果​​:阿瑜耐心地向我解释了开罗游戏等一堆2D神作,然后发出了灵魂拷问:
“​​你和我讨论这个目的是什么?
​” 我……我答不上来。​
作死行为二:在任务的边缘疯狂试探。​
我的任务是写开发者日志,核心是“​​项目破题分析​​”和“​​成员介绍​​”。
但我那颗渴望学习系统策划的心,驱使我去研究根本不该我操心的“玩法设计”,甚至差点把未公开的玩法细节写进日志里。​
结果​​:阿瑜再次提醒我,我的工作是​​运营和宣传​​,并甩给了我一张清晰的项目分析图(这次我会真的仔细看的!)。
她直言不讳地说:
“​​如果你产出不好,最后还是要我自己写的。如果不能减轻我的负担,合作的意义就无法成立。​​”
​作死行为三:用“潜意识”挑战“已定论”。
​我不断提出一些基于我个人有限游戏阅历的“疑问”,比如“2D能表现出效果吗?”。
阿瑜一针见血地指出:
“​​你现在的原因是你试图用自己的认知在理解项目,从而忽略到你应该重视的信息。​​”
说白了,就是我没认真阅读并理解团队已经敲定的资料。
最经典的一幕是,当我又一次陷入“为什么要做2D”的纠结时,阿瑜用了一个绝妙的比喻:
“​​就像德哥(我们的数值大佬),他根本不会管文案他们讨论什么鬼,他也可以做好自己的数值设计。​​”
我:“他一个数值管什么文案啊?”
阿瑜:“​​是啊,你一个执行和运营,文案讨论看不懂你也不要管啊。​​”
……那一刻,我悟了。也快被自己蠢哭了。​
horizontal linehorizontal line
三、 结语:一个萌新的自救宣言
​所以,这篇日志就是一个开始。
我承认自己脑子有点乱,专注力偏移,给制作人带来了巨大的沟通内耗。
但我还是想留在这个项目里。因为这个关于“BUG”的创意真的太酷了!
我想看着它从一堆讨论变成真正的游戏。
阿瑜说,最好的学习就是
“​​把你能做的工作做好,当信息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你自然而然就懂了。​​”
horizontal linehorizontal line
那么,我的任务就是:​​停止天马行空的质疑,专注做好眼前的开发者日志和宣传视频!
​希望下一篇日志,我能带来一些真正有价值、能吸引大家的宣传内容,而不是我的作死实录。​
求轻喷,我会努力的!
​—— 正在深刻反省的萌新运营 小吕[表情_豹哭][表情_豹哭][表情_豹哭]
13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