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咸谈对 戴森球计划 的评价


游戏咸谈

TapTap玩赏家
2025/5/28
《戴森球计划》毫无疑问是2021年国产独立游戏的一匹大黑马,直到四年后的今天依旧拥有大量的忠实玩家。虽然这款游戏的开发团队仅有5人,游戏内容的丰富程度以及极高的可玩性、耐玩性却足以让人眼前一亮。更难能可贵的是,这款游戏一度登顶Steam畅销榜的榜首,不仅受到中国玩家的喜爱,更是收获了大量外国玩家的赞誉,成为一款现象级的游戏。
《戴森球计划》在全球玩家群体中的广受欢迎,首先与它的选材有着直接的关系。大胆地走出国产游戏在题材方面的舒适区,选择科幻这个受东西方文化隔阂影响较小的题材,是这款游戏出圈的前提条件。国产游戏为了稳定自己的基本盘——中国玩家,而选择中国玩家更加熟悉和偏爱的具有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和时代背景的题材,当然是一种无可厚非的稳妥做法,但这通常是以放弃国外尤其是非东亚文化圈玩家为代价的,这就导致游戏难以形成全球范围的影响力。
《戴森球计划》的科幻题材,将视野放到恒星级的宏大背景之下,让玩家置身于宇宙开拓的图景中,游戏设定和玩法机制基于现实中的自然科学原理,这就让文化背景与中国玩家完全不一样的外国玩家也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而不会感受到任何隔阂与陌生感——毕竟,走向星辰大海是全人类共同的夙愿。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非科幻爱好者就一定会被拒之门外。诚然,这款游戏的玩法是较为核心向的,无论是上手度还是肝度,都不是休闲向的游戏可以比拟的,更适合模拟经营/基地建设类的核心玩家来体验,又有大量基于现实科技概念的科幻内容,所以乍一看这是一款非常“理工男”的游戏。但事实上,这款游戏对于新手玩家还是比较友好的。在玩家选好自己开始游戏的星球开局之后,由一段简短的动画交代世界观和故事大背景,紧接着就是体贴入微的新手引导内容。
在新手引导阶段,引导玩家的机器人会从最基本的操作轻型工业机甲伊卡洛斯开始,教会玩家如何在一个新的行星上采集资源、研发科技,从建设最简单的生产线开始,一步步实现自动化,在星球上遍布自己的全自动流水线,实现全自动的采集和生产,最终建造出属于自己的戴森球——这就是戴森球计划的含义。关于戴森球这个概念,游戏在新手引导阶段就为玩家提供了详细的解释,让没有接触过相关概念的玩家也能很容易地接受设定。
游戏的玩法其实反倒没有太多创新的地方,本作主要胜在EA阶段就已经有了超高的内容完成度和充实度。首先是开局选择出生点,由于是系统数据随机生成的星球数据,因此每一次的开局都会有新的期待,星球的种类、位置分布,行星上的地形和资源情况,每一次的不同带来的都是全新的游戏体验,因为这些因素的改变都有会对玩家的发展策略和发展结果产生影响。
从游戏初期玩家只能依靠机甲伊卡洛斯手动采集资源开始,玩家的目标就是通过资源的采集来研发科技,建造更高级的设施,从而让采集与生产不断地变得更加高效、便捷,这是一个白手起家、从头开始“种地”“搞基建”的过程。资源的种类有很多种,一方面要采集足够的能源燃料保证机甲的动力,另一方面还要根据科技树的要求和设施的建造配方来有针对性地采集相应种类的资源。
当玩家的第一套机器采矿的系统搭建起来之后,游戏就开始渐入佳境——因为此时的玩家已经掌握了发电系统与电力传输设备的建造与排布,玩家算是已经掌握了自动化生产的思路,而这也正是本作玩法的核心。
不断地采集资源、攀升科技树,解锁更先进的生产力,让采集与生产变成一个自动化的流水线,再通过合理的布局让整个系统高效率运转、减少不必要的损耗,对于深谙此道的玩家而言,在一整个行星上建造出一个宏伟而美观同时又便捷高效的全自动生产系统,就是“基建狂魔”的乐趣所在。当然,还不止于此,最终的目标当然是将这一切延伸到其他星球,不断扩大规模,解锁更加高级的科技树,最终实现建造戴森球的伟大目标,这是属于II类文明的骄傲宣示。
《戴森球计划》目前依然在高频率的更新之中。目前玩法虽然内容足够厚实,但依然有进一步丰富的空间,比如加入一些带有生存对抗性质的玩法要素,据说已经被纳入后续更新的计划中。《戴森球计划》不仅是一个游戏,它还是一份来自浩瀚星空的浪漫,是一个奔向星辰大海的梦想与愿景,更展现了中国独立游戏走向世界的野心。
《戴森球计划》在全球玩家群体中的广受欢迎,首先与它的选材有着直接的关系。大胆地走出国产游戏在题材方面的舒适区,选择科幻这个受东西方文化隔阂影响较小的题材,是这款游戏出圈的前提条件。国产游戏为了稳定自己的基本盘——中国玩家,而选择中国玩家更加熟悉和偏爱的具有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和时代背景的题材,当然是一种无可厚非的稳妥做法,但这通常是以放弃国外尤其是非东亚文化圈玩家为代价的,这就导致游戏难以形成全球范围的影响力。
《戴森球计划》的科幻题材,将视野放到恒星级的宏大背景之下,让玩家置身于宇宙开拓的图景中,游戏设定和玩法机制基于现实中的自然科学原理,这就让文化背景与中国玩家完全不一样的外国玩家也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而不会感受到任何隔阂与陌生感——毕竟,走向星辰大海是全人类共同的夙愿。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非科幻爱好者就一定会被拒之门外。诚然,这款游戏的玩法是较为核心向的,无论是上手度还是肝度,都不是休闲向的游戏可以比拟的,更适合模拟经营/基地建设类的核心玩家来体验,又有大量基于现实科技概念的科幻内容,所以乍一看这是一款非常“理工男”的游戏。但事实上,这款游戏对于新手玩家还是比较友好的。在玩家选好自己开始游戏的星球开局之后,由一段简短的动画交代世界观和故事大背景,紧接着就是体贴入微的新手引导内容。
在新手引导阶段,引导玩家的机器人会从最基本的操作轻型工业机甲伊卡洛斯开始,教会玩家如何在一个新的行星上采集资源、研发科技,从建设最简单的生产线开始,一步步实现自动化,在星球上遍布自己的全自动流水线,实现全自动的采集和生产,最终建造出属于自己的戴森球——这就是戴森球计划的含义。关于戴森球这个概念,游戏在新手引导阶段就为玩家提供了详细的解释,让没有接触过相关概念的玩家也能很容易地接受设定。
游戏的玩法其实反倒没有太多创新的地方,本作主要胜在EA阶段就已经有了超高的内容完成度和充实度。首先是开局选择出生点,由于是系统数据随机生成的星球数据,因此每一次的开局都会有新的期待,星球的种类、位置分布,行星上的地形和资源情况,每一次的不同带来的都是全新的游戏体验,因为这些因素的改变都有会对玩家的发展策略和发展结果产生影响。
从游戏初期玩家只能依靠机甲伊卡洛斯手动采集资源开始,玩家的目标就是通过资源的采集来研发科技,建造更高级的设施,从而让采集与生产不断地变得更加高效、便捷,这是一个白手起家、从头开始“种地”“搞基建”的过程。资源的种类有很多种,一方面要采集足够的能源燃料保证机甲的动力,另一方面还要根据科技树的要求和设施的建造配方来有针对性地采集相应种类的资源。
当玩家的第一套机器采矿的系统搭建起来之后,游戏就开始渐入佳境——因为此时的玩家已经掌握了发电系统与电力传输设备的建造与排布,玩家算是已经掌握了自动化生产的思路,而这也正是本作玩法的核心。
不断地采集资源、攀升科技树,解锁更先进的生产力,让采集与生产变成一个自动化的流水线,再通过合理的布局让整个系统高效率运转、减少不必要的损耗,对于深谙此道的玩家而言,在一整个行星上建造出一个宏伟而美观同时又便捷高效的全自动生产系统,就是“基建狂魔”的乐趣所在。当然,还不止于此,最终的目标当然是将这一切延伸到其他星球,不断扩大规模,解锁更加高级的科技树,最终实现建造戴森球的伟大目标,这是属于II类文明的骄傲宣示。
《戴森球计划》目前依然在高频率的更新之中。目前玩法虽然内容足够厚实,但依然有进一步丰富的空间,比如加入一些带有生存对抗性质的玩法要素,据说已经被纳入后续更新的计划中。《戴森球计划》不仅是一个游戏,它还是一份来自浩瀚星空的浪漫,是一个奔向星辰大海的梦想与愿景,更展现了中国独立游戏走向世界的野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