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n 苍翼默示录:神观之梦 的评价

Ran
2025/8/6
期待
评价历史
发布来源
Android 设备
《苍翼默示录:神观之梦》登录Steam平台后,刚发售那会还是很支愣的,后面大家首通了之后PC版长期面临玩家稀少的困境,原因是通了之后pvp匹配系统形同虚设,搜索对手的等待经常要十几分钟。我曾以为这方天地已沦为鬼服,直到后面更新了一次线上大厅,将全球分散的玩家聚拢在虚拟广场,原来孤独练招的不止我一人。可爱的像素小人对战请求实时弹出,高手与新手的界限在连续碰撞中模糊,练习模式的汗水终于淌进实战河流,格斗水平肉眼可见地攀升,PC玩家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道场。
开发团队更新主要是对部分招式进行微调,调了之后连招列表就要跟着变,昨天轮椅还能流畅打出的十五连击今天突然卡在第八段,只能说角色平衡性确实更严谨了但连招要重新背了。自己研究新连段耗费时间会比较长,而且练久了人也受不了,如果角色的核心机制被改写那对战策略都要重新研究。作为普通(菜狗)玩家,我无力深究每个改动细节,毕竟连角色的数据拆解就足以耗尽我这种小卡拉米的全部精力,不如等大佬教程。
之前的更新并不完美。本地双人对战的设计令人费解,作为2017年的游戏仍强制要求双控制器,把键盘玩家被排除在外,设置菜单没有分键位选项,只能使用第三方手柄模拟工具,但模拟器的稳定性肯定是难以保证的。我就纳闷了,前作《刻之幻影》分明实现过键盘双人操作,怎么还退步了呢?限制键鼠的操作必然会流失一大部分玩家啊。
深入游戏本体,《神观之梦》作为《苍翼默示录》系列终章承载着超规格的体量,系列创始人已经离职。主线剧情二十小时起步,36名角色携专属故事线登场,从拉格纳失忆的开局投入水面的石子,涟漪扩散出整个世界。这游戏的群像叙事堪称教科书级,每个角色登场三分钟,性格棱角就已经清晰毕现了,无论是九重博士的阴鸷还是诺艾尔切换人格时的声线,都是相当有冲击力的。文本密度更是高得堪比剧情向rpg,这哪里是格斗游戏分明是披着格斗游戏外衣的视觉小说。
战斗系统三十六名角色可选,每个角色技能组都不一样,有人操控浮空傀儡布置杀阵,有人用音符编织陷阱等就不一一列举了。格斗游戏对菜鸟玩家来说,要上手就是要花时间练习,我个人感觉平均练习模式20小时能摸清一个角色的机制吧。好在本游有帅气模式可以一键触发华丽连招降低门槛,新人的重拳也能砸出光效,但一旦开启传统模式关闭辅助系统,你才能真正理解为何老玩家说“黑面发际线是搓招搓高的”。
在线对战更是能暴露你到底几斤几两,大厅里活跃着七百小时起步的老兵,当对面匹配界面弹出“1300胜”徽章时,胜负就已经注定了。帅气模式开多了,以为自己真的很厉害,去开把pvp,然后我被钉在墙角吃下整套连击,角色在空中悬浮十秒都没落地。反正pvp的胜负数据不会说谎,该三十七连败的就三十七连败。没有人替你承伤,没有队友能责怪,只能说自己菜就认了。
再提一下剧情吧,主要讲的是10年后主角团的轮回与牺牲,拉格纳背负“神观之梦”的真相逐步揭晓。我原本以为是英雄救世的老王道套路,结局还是有点反转的,主角燃尽生命打破轮回选择的不是团聚而是永别,妹妹活在他终结的轮回里,他却消失在妹妹活着的世界,不算太包饺子,中二外衣下藏着存在主义的刀刃,开发者还把剧情的终极问题抛回玩家,如果拯救世界需要抹除自身存在,按钮在你手上,按不按?
游戏缺陷必然是无法回避的,新手引导薄弱,默认大家玩过前作,初入格斗之门的新人只能浸泡在维基攻略里。角色强度差异也是有点难平衡,未购买DLC的玩家缺东西,但PC版28元的史低售价还是可以宽容一下的。当你在深夜匹配到同等水平的对手,六十帧画面里的刀光与弹幕共舞,这些瑕疵暂时隐入黑暗,此刻只余纯粹的战斗愉悦。被吊打另说。
如今回顾当初大版本更新,线上大厅的加入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它让濒死的PC社区重获生机。即使是出发就被被虐七十六局的萌新,终会成长为传授连段的新导师,哪怕再小的玩家群落,都值得拥有自己的战场。这便是格斗游戏最原始的浪漫。
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