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过去对 頭七 的评价
早就听过《頭七》的名气,之前嫌橙光麻烦、又怕热度高风气杂一直没碰,最近看热度降下来,想着试试中式民俗恐怖解谜,就入了Steam版。玩下来的感觉很复杂,像喝了杯兑了水的茶,有茶香,却总差那么点浓度。
先说喜欢的地方。中式民俗恐怖的底子打得很稳,西封杂志社、头七论坛的设定很有代入感,翻论坛里用户发的灵异故事贴,看那些民间怪谈、地方神灵的描述,偶尔还能跟用户私聊挖线索,这种从文字里找秘密的过程,比直白的jump scare更戳我。阿娣和樱桃小姐・上的剧情里,80 多万字的内容堆出了不少细节,全员恶人设定也够带感,走仙人的谎话连篇、蘑菇先生的隐藏身份,每个角色都透着股不怀好意,看他们互相算计、恶人自有恶人磨,比看普通善恶对决有意思多了。近百张立绘也精致,人物神态能撑得起剧情里的复杂情绪,氛围营造确实没拉胯。
但缺点也太明显,尤其Steam版的移植问题。UI完全是橙光直移,弹窗样式、操作逻辑都透着触屏味儿,在电脑上用鼠标点搜查物品,小人会跟着一起挪,特别别扭,要是能改成方向键移动到物品前再调查,体验能好太多。内购制也有点抽象,本体只解锁前两部分,外传和后续章节还要再买,对比橙光版的定价,总觉得Steam版没占到便宜,这点挺劝退的。
剧情到后期也有点乏力。前期靠论坛线索、人物谜团勾着人,可越往后越觉得乱,一堆新角色没铺垫就冒出来,剧情线绕来绕去,作者好像沉在自己的设定里,光顾着给角色加时髦人设,反而忘了把故事讲清楚。我打了三小时就有点没耐心,不是怕恐怖,是实在摸不透剧情要往哪走,云里雾里的感觉特别影响兴致。还有社区里的低龄玩家多,偶尔看评论区的讨论,总觉得跟自己的关注点不在一块,也少了点交流的乐趣。
如果喜欢恶人群像、能接受慢节奏文字解谜,或许能从《頭七》里找到乐子,尤其前期的剧情和民俗元素,还是值得一看的。但要是介意移植粗糙、受不了后期剧情拉胯,或者对定价敏感,不如先观望观望,要么直接去橙光版体验,毕竟作为一款文游,流畅的剧情和舒服的操作,才是留住玩家的关键啊。
先说喜欢的地方。中式民俗恐怖的底子打得很稳,西封杂志社、头七论坛的设定很有代入感,翻论坛里用户发的灵异故事贴,看那些民间怪谈、地方神灵的描述,偶尔还能跟用户私聊挖线索,这种从文字里找秘密的过程,比直白的jump scare更戳我。阿娣和樱桃小姐・上的剧情里,80 多万字的内容堆出了不少细节,全员恶人设定也够带感,走仙人的谎话连篇、蘑菇先生的隐藏身份,每个角色都透着股不怀好意,看他们互相算计、恶人自有恶人磨,比看普通善恶对决有意思多了。近百张立绘也精致,人物神态能撑得起剧情里的复杂情绪,氛围营造确实没拉胯。
但缺点也太明显,尤其Steam版的移植问题。UI完全是橙光直移,弹窗样式、操作逻辑都透着触屏味儿,在电脑上用鼠标点搜查物品,小人会跟着一起挪,特别别扭,要是能改成方向键移动到物品前再调查,体验能好太多。内购制也有点抽象,本体只解锁前两部分,外传和后续章节还要再买,对比橙光版的定价,总觉得Steam版没占到便宜,这点挺劝退的。
剧情到后期也有点乏力。前期靠论坛线索、人物谜团勾着人,可越往后越觉得乱,一堆新角色没铺垫就冒出来,剧情线绕来绕去,作者好像沉在自己的设定里,光顾着给角色加时髦人设,反而忘了把故事讲清楚。我打了三小时就有点没耐心,不是怕恐怖,是实在摸不透剧情要往哪走,云里雾里的感觉特别影响兴致。还有社区里的低龄玩家多,偶尔看评论区的讨论,总觉得跟自己的关注点不在一块,也少了点交流的乐趣。
如果喜欢恶人群像、能接受慢节奏文字解谜,或许能从《頭七》里找到乐子,尤其前期的剧情和民俗元素,还是值得一看的。但要是介意移植粗糙、受不了后期剧情拉胯,或者对定价敏感,不如先观望观望,要么直接去橙光版体验,毕竟作为一款文游,流畅的剧情和舒服的操作,才是留住玩家的关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