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翼夜影
TapTap
编辑部替补
编辑部替补
编辑部替补
559
玩过游戏
23
购买游戏
3408小时
游戏时长
4
游戏成就
玩过
游戏的概念很好。想向大众介绍科学,这个作为游戏的出发点真的很好。仅限于出发点。
不过要是想作为面向大众的科普的话,确实非常不足。
打开游戏前我认为我会看到的是一个虽然游戏性不足但起码能让人把知识看完的游戏,玩过以后我觉得自己错了。
探索关卡整体玩下来的感受是,时不时剧透的标题问题和前情提要+操作手感不怎么样还可有可无的探索过程。
抱歉,不是否认实际观察探索这一步的作用和意义。但这游戏里真的没能感到多少参与感。
如果想要追求让用户跟着科学发现过程去探索,这部分我真的建议先放下手头做着的这个游戏,去多试几个,虚拟实验室软件。对,一搜就能搜到,面对中学生的那种……多试几个感受下操作手感,哪些地方好哪些地方不好,哪些必须留着哪些可以简化,然后和自家游戏对比一下。美术质量好坏不重要技术所限学不了也没什么,看看他们是怎么让用户进行探索过程的。
拓展关卡就emmmmmm…………不光手感差还让人真的搞不懂这种打怪和游戏主题的结合处在哪,还不如守着观测数据玩。
观测数据方面,前期最好也先给玩家提供一些已经知道答案的数据图进行练习,让玩家学会分辨干扰图像和真正有所发现的图像,练习数量和准确率都到一定程度之后再弹窗提示接下来进入真实发现模式数据会上传供研究。你们刚刚开始学的时候老师也不会让学生判断完了以后不让知道对错吧……?
总体下来,这个游戏从简介到游戏本身,给我的整体印象是,所谓想要科普者站在高处俯视大众的自娱自乐。
既然选择了游戏这个形式来让大众产生好奇,那起码让它真的像个游戏能引起玩家兴趣一点……是吧。不要抱着那种我游戏的内核是高尚的所以玩不下去的玩家都是不懂欣赏的心态来做游戏或科普。
(考研人小声bb:不适合内容的形式,对内容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
现在这游戏摆出来的样子就是,真的纯粹对科学好奇的玩家不如自己去翻物理学史,被游戏吸引来的玩家感受不到多少乐趣。
仅限在我玩过的范围里觉得不错而且确实好像有学到些什么的,你可以看看steam上讲人工智能的《一个人工智能的诞生》和讲电路信号的《信号法则》,甚至tap上的《与门》,或者更甚至《Euclidea》这种称得上枯燥的欧式几何解谜都更能让我提起兴趣来。人工智能这家还有个讲密码学的我在观望会不会折扣……
你认为不让玩家理解内容纯粹当志愿者是不可取的,这种想法很不错,但也要去想,为什么人家的玩家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还乐意当志愿工……
放下自己的专业和作品去其他学科领域转转,作为一个非专业人士感受一下如何?
坦白讲,如果保持目前的质量上架,不管是内购氪金还是付费购买,都会让我有种,借科学名义圈钱感……
(以及其实有种方式叫免费下载试玩付费一次性买断所有后续。想要吸引更多人下载了解的话,这种形式可能更好。)
玩过
游戏时长 76 分钟
在我组合懵了以后终于翻着攻略过掉了……
机制很有意思。(虽然组合得令人头秃。)
而且既然是暴风雪山庄式扮演角色的设定,我居然还有点期待会不会出现主角抽中凶手身份然后努力栽赃别人的剧情。
但有些设定可能是还没调整好,操作很繁琐……
出现重复推测结果时没提示,出现怀疑时也没给出前置线索,真的是让我凑条件凑得一脸血。那一堆推理条件也没个子菜单折叠,一大串翻下来,我觉得翻完后我脑子有点晕……
而且推理工具下面那大段空白区域让我很想把它利用起来,所有工具一气排开想用哪个点哪个,不用总在下拉菜单上下来回翻……_(:з)∠)_
然后以下是对剧情的一点点吐槽,言论可能含剧透。
很抱歉我一直在钻牛角尖。
因为我还是没搞懂她到底怎么想的会用这种方式来掩盖死亡时间啊【挠头】
尸体温度一摸就能确定不是故障那几分钟之内死的了,一个刚被杀死在面前的人就立刻浑身冰冷了,其实和刚死的人身上就有尸斑了一样满地破绽(还是C打算说被吸血鬼杀掉的人会浑身冰冷……)其实混淆死亡时间的手法还是更适合在“死亡一段时间”的死者上用而不是“刚死亡”的死者上用吧。
嗯这里我钻牛角尖了,凑了半天没凑对能推出下一条的线索_(:з)∠)_
这个作案手法真的是仗着副本条件不方便尸检啊_(:з)∠)_
但尸体一摸,一发现时间不对,有条件扮演死者的C分分钟升格成头号嫌疑人(所以为什么死亡时间不对居然还要通过双胞胎来推出……)
E兄全程咸鱼,果然不愧是推理剧本里的警察。
又不是一星期雨过去再尸检就检查不出后脑勺伤口了……_(:з)∠)_方法越复杂破绽和线索越多的典型……?确实是有点为了满足暴风雪条件强行设置了……
(PS.舒芙蕾那个胸……真的有点点引人注目_(:з)∠)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