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ST
TapTap
万花丛中过
万花丛中过
万花丛中过
249
玩过游戏
4
购买游戏
6000+ 小时
游戏时长
0
游戏成就
玩过
游戏时长 3.9 小时
这个首测版本在我来看只能视为游戏完成基本运行能力之后的阿尔法版本,作为小范围内的意见调查、试做功能测试和DEBUG的话可以,但是远远达不到放出来进行市场试探和宣传的品质,尤其是在超次元大海战恶评如潮之后。
游戏目前基本可以视作超次元大海战的换皮增强版,美术方面比超次元大海战强得多,舰艇的作战表现也要好一些,但其他方面相对超次元大海战则没有什么提升,可以说除了表面上看起来不错以外,体验上完全就是灾难。以下我会一一指出问题。
1 舰艇表现
舰艇会互相穿模不会碰撞也不会主动规避碰撞;
不同级别的舰艇之间射程差异似乎没有;
技能只有行动点数限制而没有CD;
技能的实际可释放范围比显示的作用范围要大很多;
FPS模式因为船的相对移动速度过快以及触屏的手指移动参数没有优化而难以瞄准;
舰艇有时会朝着与敌人相反的方向发射武器;
不同类型舰艇之间的行为看不出大的区别;
没有装备武器的武器基座上也会显示有武器,但是不会因追踪目标而旋转;
使用了二战时期舰船的船模为基础,但是部分武器插槽的位置非常不历史,让人难以接受。要么用二战的船体模型和历史的武器插槽位置,要么就完全放飞做一套原创的舰艇设计,别把两边混在一起,感觉很糟糕;
在角色详细界面中不能随意选择角度观察船模;
舰艇开火时只要判定为未命中,显示的开火效果就是打出一堆分叉炮,这太难看了,好歹做成打到随机位置的跨射啊,美工不知道该做出什么样的弹道的话就去打战舰世界抄个弹道效果回来,目前这个分叉散射真是难看到爆炸。
攻击的命中和伤害提示建议改为可选项,对于想看战斗的人来说,冒出一堆数字或者未命中可以说是非常影响感观的
战列舰和航母的攻击命中率相对于攻击频率来说太低了,可能和初期主炮和飞机装不满有关系,不过表现来说没有巡洋舰好
2 战场
游戏中各个关卡的战场千篇一律,没有岛屿也没有地形效果,而且战场本身的尺寸相对于游戏的舰艇航速也显得比较小。
3 战斗操作
战斗中除了部署舰艇和使用技能外,既不能使用自由视角,也不能指示集火目标或命令特定舰艇规避或撤退,同时游戏没有加速战斗和代理指挥的能力,让玩家既不能玩放置,也不能完全参与战斗,还不能快速略过战斗直接看结果。
4 舰艇部署
因为是按照行动力数量来部署舰艇,而且舰艇从地图边缘入场,结果造成了整场战斗双方基本就是在日边,看起来非常蠢。
5 配音
虽然对于不懂日语的玩家来说不算什么问题,但是对于听得懂的人来说,各个角色叫自己的日文名和游戏中显示的中文名完全不一致是非常难受的,而且中文名也不是和其他游戏里相同的国情和谐名,就更感觉诡异了,而且这个配音还并不好听,不如干脆没有来得更好。
6 立绘
立绘的平均质量并不高,建议优先提高立绘的质量,不要着急上2DLIVE,不好看的立绘,做成2DLIVE也只会增加厌恶感;
战斗中使用技能的时候也不要用2DLIVE,因为本来使用技能时的立绘时间就短,强上2DLIVE会让整个演出效果看着非常赶,还要调整2DLIVE的播放时机避免重复播放变成鬼畜画面,而且看多了玩家也不会难受。
7 角色详细画面
角色详细画面的UI显得比较混乱,分类标签在最左边,而要查看的详细内容显示在右边,不方便操作。
所有技能和装备的图标都偏小
8 资源、日常任务、基地和维修
初期的资源上限太低,做建造类日常任务非常容易出现资源不够的情况;
会出现显示资源容量条还没显示到达上限,实际上却已经满了的情况;
游戏中资源的产出有产能限制,我认为没有必要再设置基地建筑的建造时间和维修舰艇的维修时间。想要靠卖钻石赚钱的话完全可以靠调整资源的产出来卖资源达到相同的效果,游戏体验的流畅度还能提高;
目前的日常任务数量和要求完成目标的次数相对于战斗的时长来说太多了;
任务界面缺少一键接受所有已完成任务的奖励的功能,一个个点太费劲。
9 建造
在套用建造资源量之后,显示的要使用的资源量不正确
10 UI
主界面各个按钮不太好分辨功能,总是要注意看一下才清楚哪个是干什么的
11 游戏的颜色
游戏整体的颜色都有些太过鲜艳,乍一看感觉不错,但是看时间长了就容易疲劳,建议把颜色的对比度降一点
12 初期的舰艇培养问题
一上来虽然给了战列舰,但是打了很长时间也获取不了战列舰主炮;
头两章的战斗给的经验少得可怜,舰艇升级极慢不说,狗粮也很少。另外经验书能不能改个名字,刻意叫单身狗粮让人很别扭
玩过
因为Tap的评分只有5个星,所以只能打成4星,个人的实际评分为72/100
游戏美工很到位,但战斗动作还需要调整,部分攻防判定和操作还要改善,下边一个个地说。
1 战斗动作设计的可以,但是感觉是在演舞台剧而不是实战,导致战斗缺少力量感和打击感。
核心问题在于战斗动作的速度是均速的,缺少加减速。以遥为例,从挥剑动作一开始到斩击结束,手臂的挥动角速度是匀速的,而现实中挥剑是个加速过程。另外所有战斗动作并不只是发出动作的肢体在发力,而是调动全身肌肉和关节协同发力,最终汇聚到发岀动作的肢体,因此要想做出精彩的战斗动作,请思考为了一个动作的效果最大化要如何调动全身。网上各种格斗视频和解析格斗动作威力来源的纪录片并不少。
2攻防动作的判定问题。攻防动作问题很多,建议开发组找资深格斗游戏玩家帮助调整。
2.1遥的必杀2
这套动作的起手是跳起,之后对两个身位以外的敌人进行攻击。也就是说这招对近身的敌人是打不到的。我尝试使用其他攻击起手为必杀2的使用创造条件,结果是不论用哪一招,都无法有效连接必杀2。使用必杀2起手攻击敌人也有相同问题,因为本来就是攻击较远敌人的招式,击中之后敌人倒地被打得更远了,遥作为一个近战角色还没有突进动作,白白浪费攻击机会,十分尴尬。因此要么必杀2重做加入把两个身位内的敌人打上天的动作,要么给遥一个突进技,最好两个都有。
2.2遥的回避反击
敌人如果相对遥超过一个身位,同样可以击中遥,但遥的回避反击却打不到对方。要么扩大回避反击的攻击范围,要么在这种情况下把回避反击变成一个带有短无敌的瞬移攻击。
2.3凛月的防反
凛月的防反只能防一个方向,而近战总是会被包围,难以调整防御的方向,建议防反可以自动防御接下来一次攻击的方向。
2.4维德芙妮的普攻
维德芙妮的普攻是一系列从近向远的射击,第一次攻击只能打两个身位内,而她经常会一套连击下来把敌人全打出视野外,接下来就打不到人了。又或者敌人在远处射击,加上她的回避是后退回避,我就只有先射地板来起手了,尬得不行。
2.5维德芙妮的超必
超必本身没问题,但开火后的判定连站在自己身后到炮口之后这个范围的敌人也一起打就很神奇了,要么改成这个范围的敌人打不到,要么加个前置动作把身边的敌人都丢到身前去,建议改成后者。
玩过
游戏时长 107 小时
游戏的设计十分出色,对于行星模拟游戏有兴趣的玩家来说可以说是量身定做。而且游戏中对生态和生物圈的模拟可以让玩家深刻意识到环境持续的微变化会造成的灾难性后果。这游戏我认为可以做为小学到高中阶段的生物课补充教材来用,让学生们每人养个星球并写个观察报告什么的。
不过游戏并非完美,有以下几个问题:
1 安卓版的程序优化有问题。我手机是华为P9,cpu本身是不强,但在游戏开始阶段也是流畅操作的。随着星球上设施和物种的增加,游戏变得越来越卡。当我的星球有7个殖民地80多个设施80多个物种之后,点击任何一个按钮等任何一个界面的切换都要15秒到
2分半不等的时间。而最有意思的是我的手机系统并不卡,只有游戏程序是卡的。要不是我很有耐心很喜欢这游戏的话早就该删游戏了。
2 生物圈与星球基本环境的互动不足,目前生物只影响氧气增减和温度升高,对海平面和水的存量的影响是没有的。
3 星球没有基础生态值的正负修正,至少火星没有。我们都知道火星不能生存是因为质量较小导致大气散逸严重,又离太阳较远而环境温度天然不足,这些没有作为基础修正值加入游戏会失去一些乐趣
4 需要在殖民地列表的最右边显示可用空位数量,后期在一堆殖民地找空位很烦人
5 需要建造设施时可以设定设施造好后是手动激活还是自动投入使用。很多时候为了备用造好几个设施还要盯着到时间进游戏关掉很不人性化,违背放置类游戏原则,而且这到后期如果玩家忘了会是灾难性的结果。
6 目前文化中的教育科研部分在开发完所有研发项目之后似乎就没用了,但是我们知道现实里这是不可能的,希望追加教育科研与殖民地的互动关系,比如教育科研文化影响随机事件类型、频率和设施工作效率。
7 独立进程可以靠攒文化点然后一波点完来完成,这不科学,任何独立都是社会逐渐变迁形成的共识,目前这个部分太简单粗暴了
8 物种设计部分,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都有[高海拔]和[低海拔]这两种适性,陆生生物这还好理解,但是水生生物这就不好理解了。气压适性也有相同的问题。
9 探矿地图目前对坐标极为敏感,偏几个像素矿的品质就大幅下滑。对于PC机来说这不是什么问题,但对手机这种触屏设备就非常不友好了。结果是为了精确定位一个矿我要花十多分钟,非常硬核,非常枯燥。可这不该是放置游戏该有的。
10 目前相同食性的物种有明确的食物抑制关系,但不同食性的物种没有捕食抑制关系。比如牛和马同是食草物种,所以牛和马会因为食物产生相互抑制,牛吃的草多了马能吃的就少了,这在游戏里已经实现。
而狮子对牛和马的捕食带来的物种间捕食抑制关系并没有在游戏里体现出来。现在游戏里只要草够多牛就能过多,牛过多会让狮子过多,但不存在狮子过多把牛吃光的问题。而现实里单一物种过量造成地方生态危机的情况是存在的。
11 这条属于喜感问题。开新游戏之后可以不建殖民地只开矿,矿正常运行不说,矿工升级矿的事件也能发生,然而我们人口数是0,难道矿工都是量子态?!另外研发也能正常进行,手动滑稽。
12 在生态圈模式下似乎不存在人口的食物需求。不论物种有多少,能量供应量能有多高,人口还是会一直增长。在氧气方面也有相同问题,我想不通增加一个物种会增加1到2的氧代谢量,全球几千万人口却一口氧气都不消耗是个什么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