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天GJ开发者日志15-这里没有日志
不知不觉,开发者日志已经写到了第15篇。
秉承着有始有终的原则,既然已经每日签到一样地写了14篇,我打算就这样保持下去,直到21天的GJ彻底结束。
不过,这一次我不想跟大家分享项目的进度了——有一些,但不大,还是要看周六周日两天的最终冲刺,今天就算了。
这里没有日志,有的只是关于这次GJ的一些想法。
时间来到第15天,最后一个星期,已经有不少队伍中途炸队了,还有不少在拼死抢救。
炸队的原因多种多样,但说到底就是一个:不想做。
也许是因为自己的想法没有被采纳,所以失去了制作的动力;也许是觉得赢取奖项无望,所以连完成游戏都嫌多余;再或者单纯就是太累了、太懒了,看到游戏的策划案就有重重压力袭来,根本无力抵抗。
这些都是原因,但也只是最表层的原因。
真正的病因在于目的和行动的错位,也就是“我以为我想做这个,但实际上并不想”。
我相信,绝大多数参加GJ的开发者,都是热爱游戏,并且怀有一个制作出只属于自己的游戏的梦想。
但是,我们喜欢的到底是制作游戏本身,还是制作游戏这件事带来的东西呢?
相比起玩游戏,开发游戏绝对称得上一件苦工。玩游戏这个过程,始终是在消耗游戏里的内容,是输入;而开发游戏,是将自己心中的内容投射到游戏里,是输出。虽然媒介是一样的,但却是正好相反的两种不同的行为。因此,如果我们使用玩游戏的心态来做游戏,下场一定会很凄惨。
如果我们想要做好游戏,或者至少,把游戏完成的话,我们必须纠正自己的认知错位,然后努力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做游戏可以赚钱,可以拿奖,这些都是可能的,也是我们应该向往并争取的,但是——我们不应该把这些东西当做唯一的目标。
尤其是当你选择参加Game Jam的时候,大概率是会入不敷出的。如果以赚钱、出名为目标,你的理性大脑就会告诉你不要努力了,反正没机会,与其在这种事情上多花时间,还不如送一两单外卖呢。
这是准确的,但又是错误的。
错就错在忽视了自己内心的声音。
参加Game Jam的目的,是做游戏,而不是得奖。能得奖最好,得不了也无所谓。
你能通过Game Jam获得经验、获得友谊、获得灵感,也能获得难忘的回忆——不管那是快乐的,还是痛苦的。
你真正获得的,是“活着”。
人是无法生活在虚构的幻想中的,人只能活在自己的现实中。
当你选择苦恼、忧郁、焦躁、愤怒,选择生活在求而不得的痛苦之中时,你没有活着,而是死了。
而当你选择全心投入到你的现实中,投入到具体的事情、具体的问题、具体的选择和冲突中时,你才是活着的。
所以回到“拖延”、“恐惧”、“焦虑”这些导致炸队的问题上,其实根源都是一样的:你在害怕那个求而不得的东西如你想象一般与你失之交臂。
这种恐惧往往会反过来影响你的行为,进而让事情真的朝着那个方向远去。
想要克服这个问题,就必须停止渴望“结果”,转过去享受“过程”,享受“活着”的感觉。
这就是我在这次Game Jam中收获的最大的感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