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雷霸龍詹姆斯对 中国式家长 的评价
玩这个游戏前,我的设想是,女孩去当“那种片”明星(如果有的话),男孩去当篮球之神。于是开始了第一代游戏,是个女孩,OK,脑洞一开始选得是什么天赋点或常规脑洞。然后立绘变到少女时期我就动心了,画风可爱而且一些小互动小剧情很戳人。很明显我高估了我“恶”的一面,于是开始正经发展,新目标是考清华。
也就在这时候,我开始逐渐留意到游戏数值设计的崩坏程度了:①脑洞不点悟性没法玩,什么小学代数、语文拼音的学习,动辄999的悟性点要求,说是相关属性越高,悟性点要求会降低,实际上“升属性去博悟性点降低”的时间和行动点成本远大于“直接攒脑洞”解锁的成本。更重要的是几乎不管脑洞几层,那个天赋点脑洞似乎永远只是+1,这意味着天赋点脑洞越在游戏中后期越没意义,更不要说天赋点脑洞的行动点花费还要比常规脑洞或悟性脑洞多5了!这种设计相当幽默。②零花钱自己挣得远比父母给的多,孩子还是个小学生呢好吧,这离谱设定导致行动点极其不够用。③父母期望或一些任务的目标数值严重超纲,比如孩子智商天赋才每回合+20出头,总智商也才七八百的样子,父母期望动不动来个三千智商左右的10回合目标,这种设计简直令人膛目结舌。而且这种数值也不是固定的,它似乎会动态变化,比如我通过“游戏外手段”让孩子的数值变得非常惊人后,父母仍然能给出更惊人的期望目标。相较于这种超纲的任务目标,达成目标的奖励往往只是“+50情商”、“+80行动力”这种小打小闹的玩意儿,这很难不让人怀疑开发组的数学水平。④物化生的课程安排居然会减记忆力,政史地的课程安排居然会减智商?这背后的设计逻辑我无法窥探好吧。⑤社交的行动点基础开销过大,远大于其能带来的收益,这种设计也迫使我为了多看一些情节发展而不得不使用“游戏外手段”锁定行动点。⑥考试的玩法设计类似祖玛,放在这游戏里的话,难度有点大了,尤其是当题目里出现3级要求的时候,几乎就可以放弃了,收益性价比会骤降。
最后,当我不得不使出“游戏外手段”达成考上清华的目标时,我本以为人生精彩的部分才刚刚开始,但没想到游戏却就此戛然而止!考上清华后的结局并无什么大不了,包括给后代的东西也没啥特别的,让我严重怀疑制作组有烂尾的意思。像这样虎头蛇尾的设计,我无法给出好评。
也就在这时候,我开始逐渐留意到游戏数值设计的崩坏程度了:①脑洞不点悟性没法玩,什么小学代数、语文拼音的学习,动辄999的悟性点要求,说是相关属性越高,悟性点要求会降低,实际上“升属性去博悟性点降低”的时间和行动点成本远大于“直接攒脑洞”解锁的成本。更重要的是几乎不管脑洞几层,那个天赋点脑洞似乎永远只是+1,这意味着天赋点脑洞越在游戏中后期越没意义,更不要说天赋点脑洞的行动点花费还要比常规脑洞或悟性脑洞多5了!这种设计相当幽默。②零花钱自己挣得远比父母给的多,孩子还是个小学生呢好吧,这离谱设定导致行动点极其不够用。③父母期望或一些任务的目标数值严重超纲,比如孩子智商天赋才每回合+20出头,总智商也才七八百的样子,父母期望动不动来个三千智商左右的10回合目标,这种设计简直令人膛目结舌。而且这种数值也不是固定的,它似乎会动态变化,比如我通过“游戏外手段”让孩子的数值变得非常惊人后,父母仍然能给出更惊人的期望目标。相较于这种超纲的任务目标,达成目标的奖励往往只是“+50情商”、“+80行动力”这种小打小闹的玩意儿,这很难不让人怀疑开发组的数学水平。④物化生的课程安排居然会减记忆力,政史地的课程安排居然会减智商?这背后的设计逻辑我无法窥探好吧。⑤社交的行动点基础开销过大,远大于其能带来的收益,这种设计也迫使我为了多看一些情节发展而不得不使用“游戏外手段”锁定行动点。⑥考试的玩法设计类似祖玛,放在这游戏里的话,难度有点大了,尤其是当题目里出现3级要求的时候,几乎就可以放弃了,收益性价比会骤降。
最后,当我不得不使出“游戏外手段”达成考上清华的目标时,我本以为人生精彩的部分才刚刚开始,但没想到游戏却就此戛然而止!考上清华后的结局并无什么大不了,包括给后代的东西也没啥特别的,让我严重怀疑制作组有烂尾的意思。像这样虎头蛇尾的设计,我无法给出好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