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游戏《误构》的美术复盘
昨天 10:0449 浏览综合
—— 美术协作工作分享
想和大家分享我们最近一段密集开发期的美术制作经验。这段时间里,我们完成了一系列从2D手绘到3D场景的视觉构建,也积累了不少值得记录的协作心得。
一、风格定位:手绘质感 + 虚实交织的视觉语言
《误构》是一款充满梦境与现实交织感的游戏,因此在美术风格上,我们坚持保留手绘质感与3D场景+多贴图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既真实又幻妙的视觉体验。
2D 部分:主角动画、道具手绘(如云朵、小怪兽、裂隙鸟等)都由 毛豆负责,场景空间地面与墙面的空间手绘纹理贴图设计由柠檬负责,强调笔触感和色彩情绪。而AJIE 负责的关卡场景内2d素材则逐步将玩家引入梦境。
3D 场景:萧疏负责的现实世界场景构建与道具建模,构建出玩家熟悉又陌生的现实错乱空间。
二、分工协作:小团队如何高效推进美术内容?
我们团队虽小,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领域:
毛豆:负责游戏封面,主角动画与关键道具设计,玩家角色扮演角色设定;
AJIE:效率超高的多面手,从场景素材到失败/胜利画面都能驾驭;
花阳:UI 系统和游戏主界面的灵魂人物,从按钮到进度条,每一个交互细节都经她打磨;
萧疏:超现实主义的风格主体塑造,3D 场景与道具建模。
柠檬:负责场景物理空间的致幻风格表现;
我们使用美术需求表进行任务追踪,明确优先级与完成节点,确保在紧凑的开发周期中不落下任何一个视觉细节。
三、经验总结:如何把控整体美术节奏?
我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或许对同样在开发中的团队有帮助:
明确视觉核心词:我们定下“超现实主义”为关键词,所有素材都围绕错位、反物理原则与重构展开;
分层管理任务:将任务分为“进行中/待完成/已完成”,并标注优先级,避免资源挤兑;
格式标准化:所有输出文件统一格式和输出路径,便于程序接入;
定期同步会:每周定期同步进度,发现问题早调整。
我们正在构建的,不止是游戏
《误构 Misweave》不仅仅是一个解谜游戏,它更是一个关于梦境与自我认知的视觉寓言。每一张手绘素材、每一个场景构建,都是我们倾注心血的片段。
如果你也对这类风格感兴趣,欢迎关注我们,后续会陆续放出更多经验总结分享与美术设定!


